本报讯(记者 刘瑜)青海始终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抓实抓细,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今年一季度,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9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7.0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5.7%,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高位推动,政策护航就业基本盘
省委、省政府将就业工作纳入全局谋划,要求“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扩容”。省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形成多部门协作的“大就业”格局。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我们围绕打造‘青海e就业’品牌,整合政策资源,去年以来累计下达就业补助资金15亿元,为7.41万户企业降费减负超11亿元,真金白银助企稳岗。”刚享受到企业降费减负政策的西宁一家小微企业负责人张经理感慨道:“这笔降费资金就像一场及时雨,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让我们有更多资金用于公司发展,上周省人力资源市场组织的招聘会上,公司又新招了5名员工,业务也更有活力了。”
精准施策,重点群体就业有保障
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一季度,青海协同筹集政策性岗位落实5400个,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依托对口支援平台,今年以来36.78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前面还在为工作发愁,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岗位,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才能。”今年刚通过政策性岗位入职的高校毕业生李佳怡说。来自海东市平安区的赵德海,通过对口支援平台实现了转移就业,他开心地说:“以前在家务农收入不稳定,现在到对口帮扶的企业工作,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还能学到新技术,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技能培训+品牌培育,赋能就业质量提升
青海紧扣产业“四地”建设需求,打造家政、数据标注等17个专项培训项目,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模式,去年以来开展补贴性培训12.1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9205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312人)。同时,“青海拉面”“青绣”等49个劳务品牌,年均带动就业超40万人次,“蓝师傅”零工平台注册用户达7万人。参加了家政技能培训的赵敏,如今在西宁一家家政公司工作,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她笑着说:“培训让我掌握了专业技能,现在找工作更容易了,客户也认可我的服务,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记者 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