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支持人工智能发展,浙江政府出台政策。
据5月20日浙江发布的消息,为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浙江省人民政府于近日印发《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从六方面提出了27条具体措施。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7年,浙江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领跑发展格局,通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产业应用全国领先,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全省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1万亿元。
到2030年,全面形成可持续发展、领跑发展格局,通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产业应用全球领先,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全省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1.2万亿元。
在打造高能级万亿产业生态方面,浙江将加快构建以杭州市、宁波市为核心,其他地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覆盖芯片、服务器、光电网络、系统软件、云平台、大模型、智能终端等全产业链的人工智能发展格局,在人工智能领域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未来产业先导区。到2027年,力争打造3家千亿级链主企业,培育30家百亿级龙头企业。
为了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浙江将加大金融资本支持。包括充分发挥“4+1”专项基金投资引导作用,依托省科创母基金三期(人工智能)等基金,打造100亿元以上人工智能基金群,壮大耐心资本,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满足人工智能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全力争取国家创投基金的子基金落地浙江。
在加强高层次人才招引培育方面,浙江将对人工智能顶尖人才,简化审核论证流程,可随到随评。对特殊人才,可不经集中评审,按程序审议后直接纳入支持范围,根据工作绩效给予补助,每年引进10名以上人工智能顶尖人才。省市人才项目单列人工智能赛道,放宽资格条件,不限申报名额,每年支持人工智能人才300名以上。同时,还将建设人工智能学院和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平台,鼓励企业与省内高校院所合作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实践型人才。
在加强高性能算力适配供给方面,浙江将强化“芯模联动”发展。建设“芯模联动”适配基地,鼓励省内算力龙头企业主动适配大模型训练、推理需求,加快提升芯片性能和万卡级集群组网能力,培育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国产算力生态。倡导政府部门、算力中心、经营主体采购或应用国产软硬件。
在加强高价值应用场景培育方面,浙江将加大“人工智能+”应用,在科学、制造、金融、文化、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谋划建设重大应用场景。同时,将建设行业应用基地,鼓励地方申报建设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对认定为国家行业应用基地、市场化运营且具有良好成效的项目,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另外,根据措施,浙江将建设具身智能行业基地,搭建公共测试环境、测试验证平台等,有力支撑具身智能软硬件迭代升级,推动形成一批行业标准。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聚焦未来工厂、智慧园区、特色小镇、文旅景区、数字街区等,滚动开放不低于50个应用场景,打造具身智能应用的“样板间”和“体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