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5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降幅继续收窄,中央收入月度增幅由负转正。与此同时,持续加大对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的支持力度,前4个月全国财政支出进度加快,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
具体来看,1至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616亿元,同比下降0.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3.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9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增长1.6%,为今年以来首月实现正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同比增长2.2%,增幅与一季度持平。
税收收入增幅4月实现转正。1至4月,全国税收收入65556亿元,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4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增长1.9%,月度增幅首次由负转正。分税种看,1至4月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另外,1至4月,全国非税收入15060亿元,同比增长7.7%,主要是多渠道盘活资产等带动。
“总体而言,1至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全国税收收入的下降幅度进一步收窄,非税收入的增幅有所下降,反映出财政收入结构更趋合理,财政收入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财政平衡得到进一步改善,财政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部分行业税收持续表现良好。如服务业方面,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文旅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收入增长8.6%;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向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12.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12.7%。
李旭红表示,增值税、消费税、印花税等在交易环节的税收呈现同比增长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交易增多,增量财政金融政策发挥了一定的积极效应,经济恢复性增长趋势逐步显现。不过,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同比下降,反映出我国新旧动能转换还需要一定的调整期。下一步应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通过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行业税源增长点,增强税收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提高每一单位GDP对税收的贡献度,为财政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从支出端来看,1至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4.6%,财政支出进度为2020年以来同期最快,重点领域支出得到了较好保障。其中,与民生相关的多项支出,如教育、社会保障及就业、卫生健康支出等保持着增长的态势,正加快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体系。
“这种‘有保有压’的财政资源配置模式,通过精准聚焦重点领域,既凸显了财政政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这种兼顾当前与长远的支出安排,不仅有效稳定了社会预期,更通过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完善社会保障网络等系统性举措,充分彰显了现代财政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战略支持作用。”李旭红表示。
上一篇:全球投资者看好中国资产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