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已经察觉到这两年市场上的平价趋势,但很少有人能说清背后的真正原因。
之前我们聊日本泡沫经济,在经济下行期,四个钱包时代结束后,一大批强调精致时尚的品牌快速崩塌,新兴的平价品牌飞快出现。大家熟悉的优衣库,大创百元,亚瑟士,都是这个时期冒头的。而这两年,这个趋势在国内被复刻,拼多多,拼好饭,蜜雪冰城,瑞幸咖啡,一大批平价品牌以超低价格超高性价比脱颖而出。
许多报道把这个现象简单的归结为消费降级,其实没这么简单。
上世纪90年代时,正在经营优衣库一号店的柳井正发现了一个市场趋势,一个服装店的大部分销量,往往来自于几个品类。或者说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往往都是类似的。尤其是在泡沫经济下行期,大众的消费需求,从展现自我转向刚性需求。
经济上行期,大家有更高意愿去体验和尝试多样化的商品,以此来表达自我的不同,所以大众的购买意愿偏向“不一样”。
而到经济下行时,大家更青睐实用型的品类,而实用品类,大部分情况都是相似的,所以大众的购买意愿偏向“一样”化
所以,一个门店其实并不需要准备成千上万种服装品类,只需要在几个关键的,最大众化的品类上做好就够了。
这就是名震天下的优衣库“基本款”战略。
很多人一提到优衣库往往会想到摇绒粒外套等爆款产品,以及平平无奇被称为性冷淡的产品风格。
但平平无奇的背后,其实就是基本款思路,我不弄什么特立独行的奇装怪服,也不做什么特别前卫的时尚先锋,我就咬死一个目标,做大众需求最高的市场基本款,并做到极致。
但请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个心灵鸡汤,他不是你今天听完,回去把门店品类砍了就能成功,他的背后,是一整套围绕该商业模型的落地操作。
比如库存,服装店的一大成本是库存,尤其是过季商品,几乎就等于砸手上了,会极大影响现金流。但如果是对时尚潮流没那么敏感的基本款,有更长的销售窗口,我的库存压力是否就会变小呢?同样的,大量商品密集集中在几个品类上,多个连锁店一起卖,是否也意味着,我的库存会有更快的流转周期呢?靠着这个操作,优衣库的库存一度压短至七天。
再比如,如果我的产品就集中在几个品类上,我是否就能在这几个品类的上下游,挖掘更多利润空间呢?优衣库的操作是和面料商日本东丽合作,研发自己的摇绒粒面料。
为什么蜜雪冰城这两年遍地开花?
因为他价廉物美,以极低的价格提供了不错的产品,实现了薄利多销。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他能实现价廉物美,别人做不到呢?
懂行一点的会告诉你,因为他们供应链管控的好,比如自己去种柠檬,所以把产品成本打下来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蜜雪冰城能自己去种柠檬,别的茶饮品牌不去做呢?
今天我开一个新的奶茶品牌,自己去养牛做牛奶,种茶产茶叶,什么蓝莓葡萄红茶绿茶全自己生产,是不是就也能把成本打下来呢?
真正的答案是,产品线。
蜜雪冰城的产品线不多,且品类需求密集集中在几个产品上,而且王牌爆款就是冰鲜柠檬水,所以他种柠檬是赚的。蜜雪冰城提供给加盟商的饮品食材超过60%都是自产,其中核心饮品食材更是实现了100%自产。
优衣库爆款是摇绒粒,所以人家和面料产商一起研发摇绒粒。
蜜雪冰城爆款是柠檬水,所以他们选择自己种柠檬
你又是蓝莓又是桑葚又是葡萄又是西米露,所以你选择全种一遍,那还开什么奶茶店?不如直接开超市得了。
很多报道会告诉你蜜雪冰城的关键是自己种柠檬,但很少有人留意到他们的产品线。相比过去传统奶茶品牌,蜜雪冰城的产品线是比较少的,且出新品的速度较慢,甚至有媒体好奇为什么蜜雪冰城不出新品。
事实是这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的,基本款战略会在单个单品上不断挖掘,甚至极致到自己种柠檬,以此把单个产品性价比做到极致,但这也决定了,他们不会去追风追时髦弄一堆新品。
那么问题又来了
如果我今天不做餐饮奶茶,我开饭店,并且我的饭店只出产一个菜品,比如我只卖蛋炒饭,只卖排骨咸肉饭,请问我的成本,是不是可以做到其他饭店想象不到的地步?
你说不可能,一个饭店只卖一个菜品,会有人吃吗?
问题就在这里,你认为当前市场上的绝大部分消费者,是什么样的?
是每天花一堆时间精挑细选,挑不同饭店吃不同菜的,还是图个省事,天天点一样的?
真实市场的大部分人,应该是后者对吗?
很多人往往会一连几天都吃一样的菜,甚至不同的消费者,最后选的吃的,也就是那么几样。
所以,我们的饭店如果只卖一个菜品,并且做到极致,是可能满足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
恭喜你发现了新的思路——拼好饭
为什么拼好饭会有超乎想象的价格,很多人想不通,以至于出现了以次充好的推论。
拼好饭背后的逻辑是,当代都市的很多人,尤其是点外卖的群体,对于外卖品类可能没有那么多要求,很多人不会花一堆时间挑不同的外卖,而是可能每天打开外卖平台,找到昨天点的外卖,“再来一份”。
这意味着,许多餐饮店,可能只需要做好某几个超级爆款,就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要求。
你不需要备一大堆菜,头疼库存问题,你就只卖排骨咸肉饭,但是一天卖他几百份。
传统外卖是消费者各自点各自的,商家也各自备各自的,然后骑手单独配送。
这样分散式的点餐模式下,商家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必然得设置不同菜品,增加商家进货成本,库存成本,乃至不同菜品时效期带来的人工管理成本。但如果反过来,一个平台上有多个拼单,消费者进去组团下单,并且就下某个单个爆款菜品,商家对着这个单品去生产,是不是可以极大减小库存成本人工成本。甚至因为菜品一致我可以大量采购这几样食材,连食材成本都降下来了。又因为拼单用户在时间和地区内高度类似,一个骑手可以一次顺路送几份,配送成本也降了。
如果规模再大一点呢?那我甚至都可以考虑自建养殖场自产食材了。
理解这个你还会发现,这个模式下以次充好都是不划算,不符合经济学的。
因为次品,意味着两条不一样的生产线。
对于这种商业模式来说,不一样的品类,其实就意味着成本。
所以事实是,很多无法理解的成本,价格,不一定要通过挤牙膏一样牺牲质量来获得
而是可以通过更先进的商业模式,从产品上下游获取,用更大的体量,更密集的需求,来实现更低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