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日前,由《文艺报》社、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西藏作家协会联合会主办,浙江文艺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承办的次仁罗布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一鸣表示,次仁罗布历时七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以13世纪西藏归附元朝中央政府的凉州会谈这一重大事件为叙述核心,形象传达了“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阐发了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造性文学表达,也是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学贡献。
真实性与传奇性相结合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认为,凉州会谈是中华民族融合史上以非战争的形式进行融合的代表事件。作者将西藏民族特色、精神气质与历史重大事件糅合,构思精巧,人物形象鲜活,将藏民族的彪悍以及一诺千金、威武不屈等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的书写立足历史事实,又有文学想象的空间。
文学评论家李云雷表示,次仁罗布将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与重要历史事件结合得非常好,包括细腻真实地描绘凉州会谈,鲜明地塑造贡噶坚赞、罗桑坚赞等人物,总体上鲜活且真实地呈现历史时代。
学者次旦扎西认为,《乌思藏风云》是历史与文学的交融。这部作品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贡噶坚赞等历史人物的形象,揭示了这些重大历史人物在面对时代洪流时肩负的责任与艰难选择。书中鲜活的女性形象突破了史书的局限,在历史的夹缝中展现出非凡的坚忍和智慧。
在评论家刘诗宇看来,这部小说既有魔幻色彩、浪漫色彩的传奇性,同时又高度历史化,两重空间交融,让作品呈现出较高的文学品质,“小说对于魔幻色彩有限度、有技巧、有尺度地使用,维护了这本书的历史感和文化特性。”
填补西藏文学叙述史的空白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认为,《乌思藏风云》牢牢把握住西藏史是中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西藏叙事。作品借助僧人贡噶坚赞的视角,书写西藏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个体、民族、国家三者紧密联系。作者次仁罗布迎难而上,查阅和熟读大量历史资料,让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从书面记录变得有情感温度和现实维度。
“一位藏族作家,用汉语书写下近30万字的长篇,这实属不易。”学者潘凯雄读过作品后发现,这段历史如此重要,而这部作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为西藏题材书写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著名作家柳建伟认为,与其他藏族作家的小说不同,这部长篇小说以史证史,又有文学表达,是雪域史诗的当代书写和重要收获。
与会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乌思藏风云》是一部有温度的作品,让读者看到历史并非冰冷的文字,而是先辈们的呼吸与心跳,民族团结不是口号,而是流淌在血液中的基因。
本报综合
下一篇:全球人工智能模型又添“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