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论点摘编】
余开亮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5年第3期撰文指出,易象的意义生成具有层次性,呈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诗性交织。在“观物取象”的活动过程中,易象的创制源于古人对万物形象、组合情貌、变化态势的当下感知,呈现了“象”与世界感通共契之生活经验;在“立象以尽意”的“系辞”引申中,易象的阐释凝结了古人连类想象、反观知行的生活体悟,呈现了“象”对世界人文化成之文化理想。易象“原发创生性”与“人文衍生性”相合一的意义生成方式,为意象的关联性之美奠定了哲学基础。作为现有意象美学研究的两条主要路径,审美心理学和现象学美学更注重意象原发层次的形象感通性。如何超越现代性美学视野,进一步打开意象的人文教化内涵,特别是正视意象之美的伦理政治维度,是当前意象美学研究需要直面的问题。
上一篇:一根供电轨,何以卖全球?
下一篇:坚守建交初心 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