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网
作者:郭 辉(中国作协会员)
阅读
小南风薄。水色如昨。
江岸边,一丛芦苇郁郁葱葱。杨花飞白之日尚早,还遥不可及。
草腥味随着江声,有时浓些,有时又淡了。叫三五只白蝴蝶,不知道是快一点抖动翅子好,还是慢一点抖动翅子好。
冬泳爱好者,游进了三月。头发上,皮肤上,豁然春光大好。
年轻的母亲领着一对龙凤胎,来到了龙洲广场的柳树下。那么多双眼睛望了过来,就像是在观赏童话王国里盛开着的并蒂莲。
母亲与孩子开始捉迷藏。
先是牵着他们的手,后来又松开了他们的手。她一边浅浅地笑着,一边慢慢地绕着圈,趁他们不注意,一下就躲进了广场东边,躲进了那尊身姿优雅的白鹿雕塑里。
龙凤胎咯咯咯咯,银铃般地脆笑着;小脚丫子连奔带跑,踏响一串串露水滴落般的足音。
四下里寻找母亲。
此刻呵,母亲是可见的,又是不可见的;母亲是神的,又是非神的。母亲是两个孩子,关乎一生的、最初的也是最为本质的——
阅读。
小满
隔着溪边,一只只蓝蝴蝶,临水起舞——
小满睡醒了。
她稍稍张开眼帘,睫毛低垂,目光清柔。细密的头发上缀满了露珠,白灿灿的,银晃晃的,像是戴了一顶水晶冠。
她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然后站了起来,在原野上款款地走动。双臂轻摆,腰肢扭扭,多么妩媚,而又略带点娇羞。
早就有孕在身了。
那一袭翠绿翠绿的裙服,最宽,最大,又怎么能遮得住。毕竟——
腹部就要隆起。
十万万亩麦籽粒,就要一天比一天地丰盈,一天比一天地饱满了。
谁给她注入满身的仙气?
谁赐给她一块——无限大的绿如意?
在这个日子,小满呀,她是那么地享受自己,又愈加珍爱温和的、湿润的、万物可期的——
尘寰。
喊山
山里的汉子,天生喉管粗大,喉结硬挺,喉壁坚韧。
那里头,藏着十万次雷暴。
在大山之巅,在白云之间,在青岚之上,在密林深处,一朝被野风引发了,被激情点着了,就喊起来,吼出来——
呃嗬嗬,呃嗬嗬,呃嗬嗬嗬……
跌到石头上,冒紫烟。
撞到天壁上,生暗火。
山鹰的利爪抓住了。那生铁似的翅膀,如同加了钢,淬了火,飞得更高,更远。
而那些大大小小的兽类,金钱豹、野猪、麂子、雪兔、黄鼠狼……只要听到了,就会拼命狂奔,避之唯恐不及。
——喊天天倾,
——喊地地颤,
——喊山山倒!
呃嗬嗬,呃嗬嗬,呃嗬嗬嗬……
山里人的苦,一喊就少了;山里人的痛,一喊就没了;山里人的血,一喊就热了;山里人的日子,一喊就火了——
红红火火!
父亲的犁刀
犁刀吃土。
一犁沟又一犁沟,越吃越多,越吃越宽。
蓑衣田一会儿就吃完了;八斗丘一阵子也吃完了。
犁刀下,田野旷远,春风辽阔。
犁刀和牛终于歇了下来。
父亲也跟着歇了下来。
犁刀的背弓着。犁刀旁,牛的背弓着。父亲的背也弓着。
弓下来,就是——
对土地的敬重。
父亲人老了,眼却尖。他瞅见犁刀尖头,似乎有一点点异样。
挪过脚去,贴近了看——
白亮的犁刀上,分明有了一条细得不能再细的裂缝,就像是一道世界上最小最小、却又最刺目的闪电。
父亲心疼了。
用手指蘸着口水,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擦拭着……
良久,父亲慢慢吞吞,卷上一根喇叭筒旱烟,划一根火柴点燃。
然后深深地吸上几大口。憋了好一会儿,才徐徐吐了出来,全都——
吐在犁刀上。
青烟青。青烟沉。
青烟有心——
一丝丝一缕缕一圈圈,缠绕着犁刀,不离,不散……
桂花香
金秋来,桂花开;金秋到,桂花笑。
满坡满岭桂花香。
起初是浅浅的香,浅得像没有斑点的微风一样, 像没有皱纹的溪水一样。
然后是浓浓的香,浓得像热恋中的姑娘小伙,谈情说爱一样。
桂花一香,稻就黄了,果子就熟了,桂花树下,就敲锣打鼓摆开桂花宴了。
一个村子都在开怀畅饮——
女人,一盏两盏桂花醇,喝得一脸酡红。
男人,九杯十杯桂花酒,喝得天摇地晃。
风的步子醉了,狗的叫声醉了,鸟的翅膀醉了,土地庙前的石狮子,水碾房里的石磙子,还有溪头的麻石桥,醉得骨头都酥软了。
桂花香,是桂花村命中的香。
有了桂花香,桂花村理所当然成了桂花的故乡。
风叫桂花风,雨叫桂花雨,水叫桂花水,山叫桂花山。人有魂,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皆有魂,都叫桂花魂。
女子八月怀孕,叫桂花胎;
婴儿八月落地,叫桂花崽……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3日 14版)
[ 责编:董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