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 本报记者 张雪泓
暮春时节,山上的花还未全开。没有风时,北京密云水库湖面平静,放眼可看到一群群沙鸥在湖面飞过,鸬鹚、灰鹤扑棱着翅膀往上跃,水面响起“噗哒哒”的声音……
清晨,《法治日报》记者和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水上执法分队队长崔小军一起在水面巡查时看到了如此美景。
今年50岁的崔小军是一名有着21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名扎根家乡从事执法工作20余年的“保水人”,如今主要负责密云水库的行政执法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崔小军所在的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党支部目前有党员55名,他们奋战在“保水”第一线。崔小军告诉记者,经过多年“保水”,如今的密云水库生态环境优美,为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4月开始,密云水库就全面进入禁渔期,水面巡查工作一点也不能松懈。崔小军带着几名党员队员,每天在188平方公里的密云水库进行多频次巡查。“一般都是3人或者4人组队巡查,遇到抗拒或企图逃跑的违法者,两人的力量肯定不够。”他说。
长期从事水面巡查工作,崔小军皮肤黝黑。这项工作是实打实的风吹日晒,还经常遭雨淋。遇到七八级大风,水面的浪就像海浪一样危险。有好几次,崔小军和队友在巡查时遇到大风,为了避免船被吹翻,他们只好躲进湾子里避风。
记者坐着执法船在水面航行了近一个小时,并未发现什么异常情况。崔小军向记者介绍说,为了和不法分子斗智斗勇,他和队友采取不定时、多频次执法以及水陆配合等形式,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今年,崔小军所在的水上执法分队有了高科技的“加持”——两艘无人船和4架无人机加入水面巡查执法工作。无人机和无人船操控灵活方便、覆盖面广,搭载的高清摄像和红外设备能够对水库进行全时域巡查。同时,通过密云水库智慧巡查系统,信息会实时共享到每名队员,确保执法行动无漏洞、无死角。
崔小军说,对于非法捕鱼、盗采、非法进入库区游玩等行为易发区域,大队制定了10余条固定的无人机巡查路线,从高空收集违法犯罪证据,并实时回传。当无人机识别发现异常情况时,将有就近的执法人员及时到现场跟进处理。另外,夏夜是违法垂钓的高发季节,夜间视野不好,无人机、无人船搭载的红外探测仪就能充分发挥作用。执法人员也配备了微光探测仪和手持热成像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夜间违法行为。
今年3月13日12时许,执法大队在使用无人机巡查时发现,在密云水库金山村以西200米水域处,有两名男子驾驶1条加挂发动机的渔船进行捕捞。无人机将信息回传至执法大队指挥中心,正在附近值班的崔小军立即带领两名队友赶往事发点位。经查,两名男子为当地村民,涉嫌违反捕捞许可证关于作业类型的规定进行捕捞,未获得渔获物。两人接受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因违法行为轻微且未造成危害后果,最终被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长期守护着密云水库,崔小军练就了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2021年5月的一天,天下着蒙蒙细雨,他带领郭钦东、王帆两名党员队员在密云区不老屯镇董各庄村南近水地带的杂草丛中发现了疑似电鱼用的工具。“有七八个电瓶和一个皮筏子,根据经验,我们判断附近肯定有人从事非法电鱼活动,便当即决定和队员们就地蹲守。”雨越下越大,几人的脸上流淌着雨水,衬衫被雨水和汗水浸透,紧紧黏在身上。从下午两点一直蹲守到凌晨12点,崔小军他们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他立即报请大队启动行刑衔接程序,涉案5人全部被判处刑罚。此案也是执法大队成立以来查获的首个违法电鱼团伙案,对不法分子形成了极大震慑。
要问作为“保水人”的最大感受,崔小军说是又苦又甜。苦,是辛苦,是寂寞。那甜呢?他说,密云水库是北京重要地表饮用水源地,是北京的无价之宝。能守护这里,他觉得很光荣。
为守护好首都这盆净水,以崔小军为代表的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的党员们舍得付出、甘于寂寞,坚守水库执法一线。20余年风雨兼程,崔小军始终铭记入党誓词,将党员徽章与执法证共同佩戴胸前。每当晨曦照亮188平方公里的水域,看见成群的候鸟掠过碧波,他便深感这份坚守的价值。
今年以来,崔小军带领水上分队打击涉水违法行为,已立案26起,有效遏制了非法电鱼、非法垂钓、不合格网具捕捞等涉水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了密云水库水源安全。
上一篇:用爱守护“星星”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