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新革
书,于我们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存在。有人觉得读书是件苦差事,毕竟有“十载寒窗苦”以及 “头悬梁”“锥刺股” 的说法,可实则他们在这苦中也尝到了读书的甜。而我始终坚信,读书是件甜蜜的,让人快乐的事。
儿时,我生活在交通不便、几近与世隔绝的矿区,那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填饱肚子都不易,更别说娱乐设施了。但不知何时起,傍晚的说书成了矿区的乐事。一位矿工充当说书人,讲起《西游记》来绘声绘色,一人分饰多角,尤其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哪怕夜深了也不舍得离开,缠着他讲后续,而他总会留下“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夜晚,故事里的人物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想来,我对看书的喜爱便是从听书开始的,那些故事勾起了我从书中了解人物完整历程的渴望。
后来,我如饥似渴地找书读,《西游记》《聊斋故事》等陪伴着我成长,虽书中多是狐仙鬼怪,却满含人间温情,慰藉着童年的我。小学四年级时,学校有一个订阅《中国少年报》的名额给了我,可父母因家中开销大不同意订阅,我竟赌气绝食,两天没吃饭,母亲拗不过我,最终给了我订报的钱,这份报纸为我打开了阅读的新视野。此后,《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刊物也陆续来到我身边。随着年龄增长,我又开始借阅各类书籍,《老人与海》《雷雨》等经典作品让我认识了诸多有着顽强精神的人物,他们的故事似精神之钙,让我变得刚强勇毅,能淡定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
结婚成家后,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我考上了石河子大学小学教育函授班,开启和女儿共同学习的时光。三年后,我拿到专科文凭,后来当过代课教师和政工干事。看到自己的文章印在报纸上,我感到无比快乐。
退休后,我被返聘编纂团志,如今鲜少出门,书便成了我最好的陪伴。寒冷冬日,沏一壶茶,手捧散文、小说或是游记,或躺或坐,静静翻阅,总能有新收获。寒夜靠在床头,品味汪曾祺的清淡平和、张爱玲的典雅飘逸、萧红的自由与理想,那些文字透出的温暖气息,足以抵御户外的寒凉。
就如叶灵凤在《书斋趣味》中所写,在沉静灯光下翻着新书,是在为寂寞旅途搜寻伴侣。书于我而言,恰是如此。多年来,书籍滋养、磨炼着我,它是我人生路上的知己,让我从字里行间读出神圣与庄严,助我摆脱世俗喧闹,收获踏实与坦然。有书香为伴,心里满是阳光,温暖、惬意又幸福,这份美好,会一直伴随我,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