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讯(记者刘浩)全屋定制能为消费者提供从设计、生产到安装的一站式服务。在装修过程中,因装修缺陷、货不对板等问题引发的纠纷并不少见。5月21日,记者从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审结了一起因全屋定制商家更换约定的家具木材引发的买卖合同纠纷。法院判决双方解除合同、拆除家具,退还已经支付的货款7万元并支付赔偿金133344元。
据了解,消费者李先生与商家签订了全屋定制《订购合同书》,约定合同价款为11.7万元,合同附件的报价清单对房屋各区域家装产品的名称、规格、材质、价格等作了具体标注,双方也逐页签字确认。
合同签订后,李先生分两次向商家支付了共计7万元货款。在家具安装过程中,李先生发现商家在未征得自己同意的情况下,将装饰柜、吧台、厨房装饰柜、酒柜4件橱柜(价款合计44448元)的柜体板材由合同约定的新西兰松木更换为多层粘合板,已安装的家具还存在木门无法闭合、门板玻璃破碎、部分装饰线条未安装等问题。
双方就上述问题协商但未果。随后,李先生诉至法院,认为商家在提供整体家居定制的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要求解除合同,拆除安装的家具,返还已付货款并按照合同价款的3倍予以赔偿。
商家辩称,在家具生产过程中,双方对图纸进行了8次修改,目前已经基本履行完毕。合同约定柜子使用新西兰松木,但为了更好的装饰效果,经与原告李先生商量,改用贴橡木皮的多层板,多层板并无危害性。所有货物都是经验收后再安装,不存在欺诈,对于有问题的家具愿意进行修复,不同意李先生的全部诉讼请求。
金山区人民法院审理指出,双方争议焦点在于橱柜使用多层板是否征得原告的同意。根据被告提供的有关聊天记录,被告曾提醒原告酒柜和装饰柜柜体是新西兰松木的,纹路会和美国红橡木不同,但并没有证据证明原告同意对酒柜和装饰柜柜体的材质予以更换。
法院认为,根据合同约定,涉案的4件橱柜应当使用新西兰松木制作,且合同约定的价款为11.7万元,涉案的4件橱柜价款共计44448元,是合同内容的主要部分,被告擅自将橱柜木材由松木变更为多层板,故意欺瞒消费者,构成欺诈,属于违约。对原告要求解除合同、拆除家具、退还已经支付的货款并3倍赔偿的诉讼请求,应当予以支持。
金山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解除《订购合同书》,原告退回全部已安装的家具,由被告负责拆除带走,并向原告退还其已支付的货款7万元、支付赔偿金133344元(用料存在欺诈的橱柜价款44448元的3倍)。被告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牢记签订书面合同
随着经济发展,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日益多元化,生活中出现的欺诈手段也趋向复杂化、隐蔽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若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实施欺诈行为的经营者退还已支付的费用,并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该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法官提醒消费者在进行家装定制过程中,要牢记签订书面合同,明确产品的品牌、材质、规格等内容,保留好原始凭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消费者应实时跟进安装进度,如发现问题,要及时保留好维权证据,不能协商解决的,尽快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及时止损。家装行业经营者应秉持品质至上、诚信筑基的经营理念,杜绝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不诚信行为,维护家装行业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