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有一位孕妇,让工作了近40年的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于健春印象深刻。
这位孕妇有甲状腺结节,因为担心结节进一步恶化,在日常饮食中刻意减少碘的摄入,吃的是未加碘食盐,喝的是不含矿物质的纯净水,最后导致了甲状腺功能减退。
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很大,可能导致其甲状腺功能不足,进而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增加新生儿痴呆的可能性。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标示,孕妇每天碘的推荐摄入量为230微克,基本是成年人(120微克)的2倍,哺乳期产妇还要更高一点,需要达到240微克。
于健春在工作早期,曾看到过不少因为妈妈怀孕时缺碘导致孩子痴呆的例子,那时还有很多人患有“大脖子病”,这些人因为缺碘,导致甲状腺肿大,看起来脖子比正常人粗大。
2025年5月15日是全国第3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的主题是“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我国外环境普遍缺碘,曾是碘缺乏病流行范围较广和严重的国家之一。碘除了在海水中和一些特殊地区含量较高以外,在大部分土壤、岩石和水中的含量都很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刘鹏介绍,2017年,全国生活饮用水碘含量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碘含量依然较低。
刘鹏进一步表示,孕妈妈碘缺乏的危害主要有流产,胎儿早产、死产、先天畸形、地方性克汀病及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其中,地方性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以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特征。
我国实施普遍食盐加碘30多年
刘鹏表示,20世纪90年代,全国仍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近800万人,典型地方性克汀病患者18.7万人。碘缺乏病病区学龄儿童智商比非病区平均低12.45个点,重病区约有5%-15%的儿童存在轻度智力低下。
1991年,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1994年国务院发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普遍食盐加碘措施,持续至今,且成效显著。
2023年全国碘缺乏病监测结果显示,全国8—10岁儿童总体碘营养充足,B超检测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处于较低水平,全国孕妇碘营养适宜,碘盐覆盖率为94.8%,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0.8%。目前,我国处于碘缺乏病持续消除状态。刘鹏说,实践证明,普遍食盐加碘,是消除碘缺乏危害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
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
不过,我国目前防治碘缺乏病依然面临挑战。刘鹏说,通过多年持续落实食盐加碘的综合防治措施,我国碘缺乏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已较为罕见。群众对碘缺乏危害认识不够,认为碘缺乏病已经远去,碘缺乏病防治意识逐渐淡化,有些居民受一些错误言论的引导,本该食用碘盐的居民选择未加碘食盐的现象增多。
需要明确的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缺碘且很难改变。5月9日,国家疾控局发布的2025年“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核心信息指出,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于健春解释说,由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的代谢减弱,还会让血脂升高,如果没有对症治疗,只吃降脂药的话,不仅效果可能不好,还会影响肝功能。
于健春曾在临床遇到过这样的患者:除了血脂高之外,还表现为容易疲乏、眼睛肿等。于健春指导患者用了补碘的食物及甲状腺素药物之后,高血脂、疲乏、眼睛肿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甲状腺长结节不应擅自减少碘摄入
近年来,在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手术量最大的癌症就是甲状腺癌。于健春曾接诊过一位甲状腺癌患者,这位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同时还有甲状腺结节。针对甲状腺功能减退这个问题,医生曾经给她开过药,但是患者担心甲状腺结节恶化,拒绝吃药。
于健春说,如果这位患者及时吃药,或许可以减少甲状腺结节癌变的几率,因为不吃药会让促甲状腺激素处于过高的状态,进而触发甲状腺结节的过度增生,癌变的几率随之增高。
不少老百姓觉得身边检查出甲状腺结节的人变多了起来,于健春解释说,发现率高不代表发病率高,“实际上,现在发现的结节比过去发现的结节小得多,过去50岁以上才可以做彩超筛查,现在条件好了,更年轻的人也可以筛查,更多的结节也就筛出来了。这很正常,就像白头发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乎每个人都会长。”
“但是绝大部分人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于健春强调,检查出甲状腺结节之后,依然应保持正常的碘摄入,不应擅自减少。
刘鹏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碘缺乏或在碘缺乏地区不食用碘盐是长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会增加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碘充足或者适当增加碘摄入量,都是甲状腺结节的保护因素,能够减少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多项流行病学调查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所以,有甲状腺结节的老百姓应保证充足的碘摄入,但也需注意不能长期碘摄入过量。
于健春补充说,世界范围内都发现,甲状腺癌中分化比较好的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占比增加,这可能和补碘有关。所谓分化比较好的癌症,是指预后比较好的惰性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大部分来自补碘比较好的地区,分化不好的甲状腺癌在补碘不好的地区反而比较多。
刘鹏说,食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能够长期坚持的优势,是补碘的最佳途径。结合我国“三减三健”的科学倡导,按照食盐每日摄入量5克计算,依据目前我国食用盐碘含量标准水平,通过食盐摄入的碘基本可以满足机体需要。
我国食盐按来源分为井矿盐、海盐和湖盐三大类别。中国盐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范志介绍,消费市场中井矿盐占87%、海盐占10%、湖盐占3%。从营养功能看,食盐有加碘盐、低钠盐、含钙盐、含硒盐等多品类。从满足大众基本健康用盐需求出发,推荐食用加碘低钠盐,既能补碘,又能降钠补钾,有助于防控碘缺乏、高血压等慢性病。
住在海边,该怎么补碘
刘鹏介绍,2009年,我国在福建、上海、浙江、辽宁4省(市)开展的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碘摄入量调查结果表明,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在沿海地区居民中的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很低;沿海地区居民膳食中的碘84.2%来自碘盐,来自各类食物的碘仅占13.1%(其中海带、紫菜和海鱼共占2.1%),来自饮用水的碘占2.7%。如果食用未加碘食盐,97%以上的居民碘摄入量将会低于推荐摄入量,居民碘缺乏的风险很大,即使经常食用海产品和鱼,是否需要补碘仍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刘鹏认为,对于碘缺乏地区的普通人群,如果不食用碘盐,仅通过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辅助补碘,实际操作难度较大,难以保证稳定的碘摄入,因此,仍推荐食用加碘盐。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