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 娴
走进南京大华大戏院,戴上VR头显的瞬间,90后白领李睿发现自己“置身”于一艘潜艇中,缓缓潜入海底后,眼前出现蝠鲼、海龟、白鲨、海豚等多种虚拟海洋生物。李睿通过手电筒操控着海底的光线明暗,走过水母搭起来的“仙境之桥”,在海底“种植”珊瑚,在沉船中寻找“宝藏”。“这完全颠覆了我对电影的认知!”李睿感叹道。
近日,多家虚拟现实影院亮相江苏。观众走进电影院,除了“看”电影,还可以“走进”电影,成为故事的一部分,传统影院的边界也随之被打破,标志着电影放映模式从“单向传播”向“沉浸交互”的变革。
从“看故事”到“走进故事”
今年3月,南京大华大戏院打造的江苏首个标准化、院线级VR大空间剧场——“白泽幻境VR大空间剧场”亮相,推出《梦回丝路》《海洋奇幻之旅》《美丽星球》《一梦入大唐·昭陵探秘》《祖国疆域·深空》等作品。剧场负责人胡雯洁介绍,VR技术打破“单向传播”模式,让电影从“线性叙事”进化为“可探索的叙事场”。改变的不仅是观影方式,“电影”本身也被重新定义——除了是银幕上的光影,还是一个可进入、可互动的虚拟宇宙。
从“银幕叙事”到“空间叙事”的革命,正在重构130年来的电影语言。
海安喜润城VR沉浸影院是南通首家VR影院,运营刚满一个月就吸引1500多名观众体验,总票房突破4万元。海安瑞海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仲星昊介绍,影院采用最新的VR眼镜,带领观众解密埃及金字塔、穿越回大唐领略市井繁华、登上飞船开启星际冒险,抑或重返恐龙时代。“这些影片通过互动体验,让观众深度融入故事情节,通过选择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版本,这种参与感很吸引年轻人。”仲星昊说,VR影院的客群中,近七成是学生,复购率较高。
这些虚拟现实电影并非简单炫技,不少作品有着丰富的科学元素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祖国疆域·深空》堪称一部“沉浸式”航天史诗,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到伴飞嫦娥五号,再到抵达中国空间站,每个步骤和场景均在航天科技专家的严格把关下生成。再如,大华《敦煌:神兽出动》项目,制作团队花费700多天1∶1复原14个敦煌场景,确保每个细节都经得起考究。观众可以穿越至敦煌石窟,一睹壁画上的飞天风采。
每一次转头都可能触发新剧情
4月初,常州亚细亚影城推出虚拟现实电影《法老的宝藏》,市民王浩化身古埃及探险家,在虚拟金字塔的裂隙间自由行走,与5名同伴协作对抗大祭司,阻止魔蝎王复活。逼真的场景、精彩的剧情,让王浩全然忘了那是虚拟世界。当子弹擦过耳边,他下意识地蹲下,结束后才发现自己的膝盖被磕青了。
支撑虚拟现实电影的是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记者了解到,VR电影经历三代演进,起初,观众需要坐在固定座椅上,进行360°全景观赏;后来告别传统固定座位,观众可以背上背包电脑,在一定空间内任意活动,与虚拟场景进行抓握、点击等互动;如今装备精减为一副VR眼镜,交互方式也更为丰富。在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VR电影奖《苍穹》中,制作团队甚至为每个场景设计多个不同的叙事分支,观众的每一次转头都可能触发新的剧情。
《法老的宝藏》项目技术负责人沈达向记者介绍,如今,大部分VR影院采用的是“大空间定位技术”,支持多人同时自由移动。他们通过LBE技术实现精准定位和导航,可以支持6名观众同时在300平方米的空间内自由行走,避免路线交叉与碰撞。毫米级光学定位系统精准捕捉每个动作,实现“所见即所触”的临场感和沉浸体验。
沈达认为,当电影艺术进入“可触摸的梦境”时代,这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人类感知方式的革命。接下来,他们计划从单纯的“视听媒介”向“全感官叙事平台”探索,进行触觉、温感、嗅觉等多模态反馈。他们还将上线“嗅觉模拟系统”,让爆炸后的硝烟味、热带雨林的潮湿感都成为叙事元素。“这种多感官刺激能带来惊人的代入感,当虚拟物体的触感接近真实,当悬崖边的风吹乱发丝,当冰川的寒气渗入骨髓,虚拟电影的叙事艺术进化出新的身体性语言,故事便有了全新的表达维度。”沈达说。
技术之外更需文化内核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虚拟现实电影也面临着内容同质化、发展参差不齐等问题。
无锡影都文旅负责人朱浩东坦言,目前市场上的虚拟现实电影数量不多,类型不够丰富,获得公映许可证的更是极少数。他期待,虚拟现实电影走出类型化,商业片、文艺片、动作片百花齐放,给予观众更多元的选择。
“目前国内VR大空间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仅《消失的法老》等少数项目达到国际水准,多数作品在叙事方面仍较薄弱。”仲星昊认为,虚拟现实电影应在技术赋能下进行深度重构,技术与叙事相辅相成,唯有更丰富的空间场景,更多路径的叙事设计,才能持续不断地吸引观众。
江苏省电影家协会理论与评论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永祎认为,VR电影要规模化发展,离不开政府从政策引导、标准制定、人才培养三个维度进行规范性建设,比如因地制宜出台鼓励措施,统一技术标准,鼓励高校开设VR影视制作课程,培养兼具影视美学和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VR电影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它能为电影行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大华影院总经理王永飞认为,VR电影的本质是电影,当技术的新鲜感消退后,怎样重构故事框架,如何给经典IP注入新内涵,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是VR电影需要的文化内核。希望未来将经典戏曲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VR,唤起更多观众的情感共鸣。
这与几位同行的想法不谋而合。仲星昊是土生土长的海安青墩人,他希望开发出还原青墩先人生活的VR电影,让孩子对于家乡有更深的归属感。常州亚细亚影城坐落于古运河畔,总经理杨志庆正在策划《梦回大运河》VR电影项目,引导观众穿越时空,去触摸最古老的“奔牛埭”,俯瞰运河两岸“篦梁灯火”,倾听孟河镇连绵数十里的摇橹声。“这样的VR电影才有灵魂。”杨志庆说。
上一篇:省青少年自行车(山地)锦标赛开赛
下一篇:人工耳蜗集采让“无声”世界扬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