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日前,南京市总工会联合市红十字会开展“汇聚‘新’力量 守护‘宁’安康”应急救护培训,通过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生命安全意识和急救技能,为城市新增一支流动的应急救护力量。(5月8日《江苏工人报》)
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可以在危急时刻对他人正确施救,有效减少伤害程度、防止病情恶化,甚至挽救人的生命,重要性不言而喻。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每天走街串巷、进楼入户的工作属性,他们遇到市民突发情况的概率高于常人。掌握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救护技能,有助于他们在危急时刻充当“急救员”角色,为有需求的市民提供健康安全保障。
笔者提两点建议。一是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救护技能培训要常态化、制度化,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即不停留于“初级救护员”培训,下功夫培养出更多的中级和高级救护员;二是对为市民提供紧急救护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行表彰,并给予相应奖励,激励更多人投身“街头急救先锋”队伍。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化身为“街头急救先锋”,可以在大街小巷发挥应急救援作用,等于在城市织起一张“流动应急救护网”。这张救护网让我们的城市更具安全感,也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价值感和社会认同度得到大幅提升。期待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变身“街头急救先锋”。
□余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