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田野 于建平 北京报道
近日,博世、麦格纳、博格华纳、佛瑞亚、法雷奥、安波福、现代摩比斯、大陆集团、李尔等多家跨国零部件巨头陆续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经历了2024年的低迷后,有的企业通过内部调整,取得了成效;有的企业还继续陷入营收和利润双重下滑的窘境中。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自5月3日起对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这对于全球化运营的跨国零部件厂商来说无疑是个噩耗。如今,他们不得不设法应对关税、业绩等多重考验。
有人欢喜有人愁
先来看业绩向好的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佛瑞亚合并营业收入达67.02亿欧元,同比增长2.6%(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2.1%)。其中,汽车电子事业部和座椅事业部成为增长主力。从地区来看,在中国的营收同比增长4.6%至13亿欧元。
现代摩比斯第一季度销售额为14.752万亿韩元,同比增加6.4%;营业利润为7767亿韩元,同比增加43.1%;净利润达到1.317万亿韩元,同比上升19.6%。
大陆集团第一季度销售额为97亿欧元,同比微降0.8%;调整后经营利润增至6.39亿欧元,对应的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为6.6%;净利润为6800万欧元,相比上年的-5300万欧元有大幅提升;调整后自由现金流较上年同期的-11亿欧元有显著改善,现为负值-3.04亿欧元。
博世集团第一季度销售额较上一年同比增长4%。尽管面临来自未来重要技术的前期高额投资和架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博世仍计划在2025年实现销售额1%至3%的自然增长,同时,息税前利润率相比上年有显著提升。
而安波福,虽然第一季度净营收同比下降1.6%至48.25亿美元,但高于分析师预期;营业利润同比增长7%至4.48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9.3%;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69美元,也超出分析师预期;净亏损0.11亿美元,但并非运营问题。是因为税收支出大幅增加。其财报显示,该季度安波福税收支出高达3.56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0.76亿美元。
同样情况的还有麦格纳,其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8%至100.69亿美元,但也高于市场预期,净利润则从去年同期的900万美元增至1.46亿美元。对于全年,麦格纳将营收预期上调至400亿—416亿美元,息税前利润率则下调至5.1%—5.6%,净利润预期维持不变。
与上述企业境遇不同的是,有些企业则出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双下滑。据企业财报,第一季度,李尔营收为55.6亿美元,同比下降7%;净利润为0.8亿美元,同比大跌26%。为此,李尔撤回了2025年财务预期。目前,李尔正持续推进激进的业务重组以提升利润率,第一季度裁减了3600名员工,并在全球工厂加速推进自动化以提升效率。
博格华纳也一样,第一季度净营收同比下降2%至35.15亿美元;净利润为1.57亿美元,同比下降26%。目前,博格华纳正缩减电动汽车充电业务规模并整合电池部门,以应对汽车销量下滑及关税影响。
关税+电动化转型放缓引发的负面影响
今年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公告,宣布对进口汽车以及发动机、变速器、动力总成零部件、电子元件等关键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其中,针对整车的加税政策于4月3日生效,针对零部件的加税政策则于5月3日生效。新关税采用叠加征收方式,在原有关税基础上额外征收,所有适用的反倾销税、反补贴税或其他关税和费用仍继续征收。
李尔、法雷奥等企业已经提出关税成本要转移给客户。李尔CEO雷·斯科特(Ray Scott)说:“我们向客户传达的信息非常明确:必须100%覆盖关税。” 法雷奥也明确表示,他们已要求客户预先支付美国新关税的全部费用,并获得多数客户的同意。
企业面对的贸易藩篱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成本上升,恐怕难以避免。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降成本成为多家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的主旋律,同时他们明显更加关注自由现金流。
麦格纳表示,该公司计划实施成本削减措施,以缓解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该公司认为,特朗普摇摆不定的关税政策或将进一步扰乱麦格纳的财务状况,因为这些政策已迫使美国车企重新考虑汽车零部件采购和产量问题。
佛瑞亚也不例外,CEO马启元(Martin Fischer)表示,佛瑞亚已成功应对约50%的美国关税影响,并正致力于全面解决剩余问题。他透露:“我们确保与客户使用了转嫁条款和谈判条款,并正在努力优化供应链,同时最大化利用我们在美国的工厂,并使所有相关工厂的成本更加灵活。”为应对市场波动,佛瑞亚正在采取减少投资、削减固定成本等措施,并寻求在2026年底前出售非战略资产。
与此同时,曾经高枕无忧的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正在经历跨国制造商相似的转型困境。在燃油车基盘萎缩的背景下,它们需要找到面向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但是,向电动化转型需要大笔的前期投资,无法为零部件厂商带来足够的收益平衡支出。不仅如此,随着全球经济疲软,消费者需求减弱,欧美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步伐有所放缓,通用、福特、大众集团等纷纷削减投资,推迟或取消新车发布。这给博格华纳、法雷奥、采埃孚等大力推进汽车电动化转型的零部件供应商带来困扰。
汽车分析师张翔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市场更迭快、体量大,加之地缘政治因素的考虑,本土化成为不少跨国零部件企业的最优方案。面对中国本土供应商愈发激烈的竞争,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也纷纷加深在华布局。
例如,2025年4月,大陆集团将汽车子集团独立拆分为Aumovio,并赋予其在中国市场的高度决策自主权;安波福已经在中国建立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佛瑞亚在中国市场与奇瑞合资聚焦低碳座舱,与比亚迪在泰国建厂制造配套座椅,支持其进军匈牙利、土耳其等市场,通过创新科技和协助出海的方式加深本土化布局。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