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立
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经济开发区的方大新材现代化生产基地,一条条先进的不干胶生产线高速运转。在智能制造车间,智能码垛系统及智能输送系统正在精准地进行物料搬运,多个传感器实时监控设备状态……
从2003年注册成立、2016年挂牌新三板,到2020年成为全国首批在精选层挂牌的公司,2021年平移到北交所上市,方大新材利用资本赋能,已从一家不知名的小企业跻身“亚洲一流,世界领先”的行业知名企业。
“方大新材以行业龙头艾利丹尼森为榜样,坚持在不干胶材料等与大消费相关联的材料领域深入拓展,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未来,我们要利用上市公司品牌优势和资本优势,继续做大做强。”近日,方大新材董事长杨志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详细讲述公司的发展历程、核心竞争力及未来规划。
从物流标签起步 加码不干胶材料领域
说到“不干胶”,大家既熟悉又陌生。杨志告诉记者,不干胶材料是以纸、薄膜或其他特殊材料为面材,背面涂有胶粘剂,以涂硅保护纸为底纸的复合材料,其可以广泛应用于物流、日化、食品饮料、医疗等行业,发挥着物品信息标示、商品宣传促销、产品防伪等作用,是众多日用消费品不可或缺的绿色环保包装材料。
谈及为何创办方大新材,杨志颇为感慨地说:“人生有很多机遇,把握住就会改写自己的人生。1992年,我有幸到国外考察,正是这次考察,我发现了物流包装领域的巨大商机。”
回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积淀,杨志于1995年成立了一家工贸公司,开始研发物流包装材料。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的他,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在研发创新上的不懈努力,公司生产的包装材料产品在2003年成功进入欧盟市场,同年,方大新材注册成立。
近年来,随着快递行业迅猛发展,方大新材的快递面单订单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杨志再次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市场机遇。公司开始专注为世界不同地区的客户提供快递物流包装应用材料个性化产品解决方案,产品主要包括背胶袋、可变信息标签(不干胶标签的一种)、防水袋、气泡袋。
“我们处在一个下游快速发展的黄金赛道。”杨志告诉记者,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750.8亿件,同比增长21.5%,每件快递都需要快递面单,这直接带动了快递面单使用量的增加。
强化研发创新 完善全产业链布局
方大新材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在于我们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杨志颇为自豪地表示,公司一直致力于高分子复合材料、自粘信息记录材料等新材料的科技创新与研发,掌握了热熔胶、热敏纸、PE膜、特种不干胶信息记录材料等前端工序的核心生产工艺和数十种技术配方。
方大新材于2022年启动了“可变信息标签生产建设项目”的建设。该项目由公司自主规划,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等新技术,引进国际一流水平的自动化产业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系统及国际先进的涂硅涂胶复合线、高速模切机等生产测试设备,大幅提高了公司产品的质量及精度水平。
据介绍,随着“方大二期”首批3条生产线的投产,困扰公司多年的产能受限问题得到缓解,公司不干胶材料的产能大幅提升,实现了从行业前端的热熔胶、功能性涂层涂料制备到中游的不干胶材料生产,再到成品可变信息标签的全产业链覆盖。
在生产智能化方面,公司一直践行生产制造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引进先进的智能生产系统和配套辅助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同时,公司注重产品环保化,加大了在环保材料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推动行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加速发展。
“这些技术优势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还确保了产品的高质量和稳定性。此外,方大新材还与京东、顺丰、圆通、小米、UPS、DHL、FedEx等头部快递客户建立了直接或间接供货的合作关系。通过产品在终端市场的应用反馈,公司能够持续进行深入研发,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进一步巩固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他告诉记者。
今年,方大新材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市场份额。“我们计划在‘方大二期’项目的预留机位安装新的自动化生产线,进一步提高产能供给。”他说。
锚定战略目标 迈向全球市场
对于不干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杨志有着清晰的预判和布局。
他告诉记者,随着不干胶标签行业快速发展,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将逐步被兼并或转型。
“未来不干胶行业将呈现产业链一体化、生产智能化、产品环保化和行业集中化四大趋势,方大新材在前三项已进行了深入布局。”杨志表示,未来,公司将充分发挥产品品质优势及智能制造的效率优势,将不干胶材料作为推广重点,在满足外销业务的前提下,富余产能将充分参与国内市场竞争,淘汰不干胶材料行业低品质的落后产能,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在全球化背景下,方大新材也已迈出海外市场的第一步。2024年,公司在美国、加拿大设立了合资加工厂,从出口向出海进行了初步探索。
杨志表示,未来,方大新材将继续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公司从成立之初,就以外销业务为主,深耕国际市场20余年,积累了庞大的客户数量,公司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有着更强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公司将继续坚持国际化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耕客户,扩大销售规模,在与全球市场竞争过程中不断成长。
“为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提高产品配送效率,未来我们将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在欧美兼并或利用招商政策建设工厂及中转仓库,以中国为中心进行全球布局。”杨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