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鸭先知。行业从业者因长期处于经营一线,往往对行业的变化有着敏锐的观察和判断。在内容创作领域,这种现象尤甚。
在上海杨浦区一间内容创作工作室里,工作室负责人籽岷正对着多面屏幕拖动鼠标,“赛博朋克”式的场景看起来像是电影里的画面。籽岷说:“在AI的助力下,原本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半天就能完成了。”从戴着耳机解说攻略的主播,到演示AI生成游戏场景的“数字内容策展人”,他的转型轨迹,恰是内容创作领域触摸新质生产力的鲜活体现。
籽岷曾做过纪录片导演,后转型游戏解说。2013年,因在互联网平台发布了国内第一个《我的世界》游戏的视频解说,自此开启了在游戏领域的创作之路。2020年,除游戏解说外,籽岷开始涉足其他热门领域,甚至在一些角色扮演类游戏中,将游戏解说与剧情演绎相结合,精心打造出独特的游戏剧情,极大地拓展了内容边界。
“近两年,工作室已经从以前的游戏解说为主,转变为现在的AI和游戏为主。”籽岷如是说。当下,AI技术呈爆发式发展,为游戏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游戏开发环节进行场景建模、角色设计,到运营阶段实现精准的玩家画像与个性化推荐,再到打造智能游戏角色和自适应难度系统,AI极大提升了玩家的沉浸式体验。
AI技术与游戏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宽了游戏主播的内容边界。籽岷表示,以往游戏主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游戏攻略、直播对战、新游试玩等方面。如今,他不仅要介绍游戏本身,还要深入剖析AI技术如何重塑游戏体验,分享AI辅助游戏创作的流程,探讨AI游戏的未来发展趋势,甚至亲自上手利用AI工具制作游戏内容。
游戏行业是先进技术与商业场景结合的“试验田”。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游戏行业与科技发展呈现出深度共生的紧密关系。一方面,科技创新牵引着芯片、图形渲染、网络传输等前沿技术的持续创新,推动硬件设备性能实现飞跃式发展;另一方面,市场对于高品质游戏体验的强烈需求,反向促进了游戏开发在内容、玩法和交互等多方面的深度探索。
以《黑神话:悟空》为例,凭借出色的画质表现和流畅的战斗体验,《黑神话:悟空》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广泛关注。这款游戏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一是因为硬件设备的迭代升级和图形渲染技术的革新,二是开发者通过新的设备和技术创造出了更加逼真的游戏场景和角色,为玩家带来了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在游戏产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层出不穷。近来,深度求索和宇树机器人等公司的火热,就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AI科技与游戏产业发展的结合,籽岷和其团队也在努力捕捉这一时代“机遇”,用游戏趣味性吸引观众,深度解析AI在游戏中的作用和未来,力争让更多年轻人能在游戏的轻松快乐氛围中学习和应用AI。
《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6.74亿人。此外,有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哔哩哔哩的每日活跃用户达到1.07亿人,每月活跃用户达到3.48亿人。庞大的受众群体不仅预示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更象征着无限可能的商业潜力。
人工智能对于内容产业的未来将产生深远影响。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程远表示,人工智能通过计算机程序和算法,让机器拥有学习推理、解决问题、理解语言、识别图像等功能,具备一些类似人类的智能能力。同时,AI可以根据玩家的选择和行为,动态地调整游戏的剧情发展,为玩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游戏体验,增加游戏的重玩性和探索性。
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游戏主播的角色蜕变,正是新质生产力在微观领域的生动缩影。这不仅为游戏行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更是时代发展浪潮下创新力量崛起的有力见证。新质生产力,以其独特的技术、要素与产业变革逻辑,推动游戏行业探索全新的内容边界;而游戏行业的转型升级,又如同星星之火,带动游戏行业对新质生产力的深度探索与应用,进一步在社会范围内激发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