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里,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充足,身体才能充满活力。初夏阳气渐盛,容易导致人体内阴阳失调,从而加重气血不足的症状。
那么,初夏该如何科学补气血呢?可以从“一疏二排三养四补”方面入手。
疏肝理气
想要脾胃吸收好,疏肝理气是首要任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伸展运动疏肝 平时可多做张开两臂左右转的动作。身体正坐,两手交叉抱于脑后,缓慢左右旋转。这个动作能放松两腋,散开肝郁,同时可以配合擦胁肋。人体胁肋部位分布着许多疏肝理气解郁的穴位,通过这些动作刺激,有助于肝气疏泄,可经常练习。
及时调整情绪 可以通过与朋友倾诉、运动、听音乐等方式缓解不良情绪,让肝气顺畅。当人处于抑郁、紧张、焦虑、生气或憋屈等不良情绪状态时,身体气机容易郁滞,使肝脏无法正常发挥疏泄功能。因此,有了不良情绪切不可憋闷在心里。
保证充足睡眠 良好的睡眠是保证肝气通畅、肝血充足的关键。所以,要养成不熬夜的习惯,让肝脏在夜间得到充分休息。
饮食调理 在饮食上,可多吃一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比如玫瑰陈皮、佛手等。日常可以用这些食材泡茶饮用。
排湿利水
初夏雨水增多,对于气血不足的人来说,常常会明显感觉身体沉重,浑身不适,吃进去的食物也难以吸收。这是因为湿气在体内积聚,影响了身体的正常运化。所以,初夏排湿至关重要,具体可以这样做。
避免一些会增加体内湿气的行为 比如洗澡洗头后不擦干、熬夜、饮食过咸过油、贪食凉食甜食、缺乏运动、过量饮水、长时间吹空调、忧思过度等。这些不良习惯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湿气内生。
晒背与泡脚 坚持上午晒背、晚上泡脚,这是非常好的祛湿方法。晒背能借助自然界的阳气驱散体内寒湿;泡脚则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湿气排出。
饮食祛湿 在饮食方面,可以煮一些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汤饮或食物,像苹果冬瓜水、五指毛桃排骨汤、八珍粉等。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煮一些祛湿水,比如四君子汤、土茯苓汤等,帮助身体排湿。
健脾养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只有脾胃运化功能强大,才能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所以,想要气血充足,养脾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具体养脾胃的方法如下。
按摩养脾 揉腹、揉带脉、推脾经,被称为“养脾手法三部曲”。坚持按这个顺序按摩,能逐步改善脾胃状况。揉腹可以疏通中焦,改善脾胃运化功能;揉带脉能健脾阳、去水湿;推脾经则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脾胃功能。
饮食调养 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八珍粉、五指毛桃汤、山药苹果水、南瓜羹等。这些食物性质温和,对脾胃有很好的滋养作用。同时需注意避免雪糕、冷饮及部分生冷蔬果的摄入。因为生冷食物容易损伤脾阳,使脾胃运化能力变差。另外,很多人脾胃不好,是因为饮食没有节制,零食不离口。建议停掉零食,每餐吃七八分饱即可,给脾胃足够的时间消化吸收,这样更有利于脾胃健康。
补益气血
在完成疏肝、排湿、养脾胃这些前期工作后,才可以开始补气血。如果前面几步没有做好或者根本没做,直接补气血,很可能导致补不进去,还会让身体上火。
补气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食疗补血。鉴于初夏气候特点,建议服用阿胶来补气血。阿胶不仅能补气血,还是滋阴佳品,特别适合初夏食用。
另外,很多人在补气血时往往忽略了缺铁也会导致贫血,可以多吃牛肉、菠菜、木耳、紫菜等含铁量高的食物。对于缺铁严重者,可能还需要搭配补铁药剂来改善贫血状况。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下一篇:多些“新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