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ETF炼金师)
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2025年5月20日,中国理财市场的总规模已达到约3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约1.6万亿元。这一显著的增长主要源于短期限理财产品的迅猛发展,反映了投资者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中寻求更高收益的强烈需求。与此同时,这一趋势也对传统银行的存款业务形成了新的挑战,促使存款资金流出,业内普遍称之为“存款搬家”效应。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最新一期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利率降至3%,而5年期以上利率则降至3.5%。这次降息幅度均为10个基点,是自2022年10月以来的首次调整。紧随其后,国内主要国有银行开始下调其人民币存款利率,活期、定期及通知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在5到25个基点之间,1年期存款利率首次跌破“1%”大关。此外,部分大额存单的利率降幅甚至达到35个基点。此举将进一步刺激市场活跃度,促进资金的流动。
债券基金的发行情况同样反映出市场的热度。自2025年5月以来,债券基金的发行受到持续关注,多只规模较大的债基密集成立,单只基金的募资规模最高可达60亿元。例如,汇安裕宏利率债基金和民生加银恒悦债券基金等产品纷纷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根据Wind数据显示,在2025年内新成立的85只债基中,有48只的规模超过10亿元,12只超过50亿元,主要的认购方以保险资金及理财资金为主。
公募基金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降费趋势,低费率基金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只。近期,许多基金公司纷纷降低管理费率,如易方达发布的中债新综合债券指数基金和华夏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等,都已将费用降低至0.15%的水平。这一积极效应显示了行业对降低投资成本的重视,进一步促进了投资者的参与。
国际市场方面,高盛的最新报告指出,许多对冲基金在2025年第一季度削减了对美国科技七巨头的持仓,同时增持了中概股。具体来看,受欢迎的中概股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百度及京东等。而美国市场近期因减税法案的不确定性遭遇股债汇“三杀”,主要股指全线下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幅达1.91%。
在近期的市场动态中,国内外市场的表现各有千秋。根据万得投顾终端数据,上证指数在5月23日累计跌幅0.57%,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也分别下跌0.46%和0.88%。在基金市场方面,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指数涨幅较为显著,短期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则表现较弱。
总的来看,随着理财产品规模的持续扩大及市场环境的变化,投资者的选择愈加多样化,未来的市场走势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