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从自然认知到生态创变: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主办、海淀区万泉小学教育集团承办,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及《“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要求,通过专家论坛、课堂展示、案例分享等形式,总结推广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经验,助力学生生态素养提升。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朱郁致欢迎辞开幕式上,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朱郁致欢迎辞。她指出,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学校自1984年发起“保卫万泉河”活动起,历经40年探索,逐步构建“课程迭代、教学转型、评价创新、校家社协同”的育人体系,形成兼具时代性与校本特色的实践经验。通过校园展示、课堂观摩等环节,与会者已见证学校生态教育成果。她期待研讨会凝聚智慧,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培养具有生态情怀的新时代公民,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阚维、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姚炜分别进行讲话,强调生态文明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并高度评价万泉小学在生态教育领域的探索成果。
在研讨会上,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金毅作《以生态创变赋能学生终身发展》主旨报告。她表示,万泉小学历经40年生态文明教育探索,逐步构建“四全共生”育人理念,形成“六维三层”立体化课程体系,覆盖学科渗透、主题实践与项目式学习。此外,学校创新“明确任务-实践探究-成果展示-反思迭代”四阶段行动路径,建立动态评价体系,整合校家社资源,打造协同育人生态。目前,学生生态素养达标率93.78%,获国家级环保奖项;教师开发多门精品课程;学校获“北京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经验辐射14省市50余校,带动家庭、社区参与环保行动。
山东省东营市教育局局长董玉奎,从黄河文化与生态文明教育融合的视角,为大家分享了东营立足地域特色、深耕生态育人的创新实践。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宋世云主任进行专家点评。
在课堂展示与学科成果分享环节,万泉小学教师通过一系列绿色课程展示,生动呈现学科教学与生态教育的有机融合。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与数据分析,展现了扎实的生态认知与实践能力。在学校特色活动展示中,学生以微话剧《保卫万泉河》、项目式学习论坛《小研究大智慧》为载体,围绕水资源保护、校园碳中和等议题展开汇报,彰显“小行动推动大改变”的责任担当。教师代表在“圆桌论坛”中深入探讨生态文明教育的校本化实施,专家高度评价学校实践经验,呼吁构建生态教育协作机制。
在专家论坛环节,薛二勇、陶军、万作芳、谢凡、贺春兰五位专家通过主题讲座贡献智慧,为生态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与会者提供了多维度的启发与行动指南。
本次活动得到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的支持,吸引了全国教育领域专家共300余人齐聚一堂,共探生态文明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陈达)
原标题:“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举办 来源:民生网
下一篇:湖北官宣:两名法官应予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