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更新这个系列,每次银行最新的业绩出来后,都会做一个横向纵向对比。银行之间横向对比,可以看到不同银行之间业绩的差异。纵向对比,可以看到银行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
这次还是选择了12家银行,5家股份行,3家国有大行,以及4家城商行作为样本对比。
1、营业收入:城商行依靠规模取得正增长
从最新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看,股份行前三名招行、兴业、中信银行的营业收入都是-3%的增速,这统一的步伐有点像前几年国有大行的意思。
而大行的建行和交通银行的营业收入都是负增长的,农行也仅仅维持了零增速。
城商行因为资产规模和贷款增速"狂飙",营业收入都取得了正增长。但是增速也都只有个位数,且在3-6%之间。
可以看到,银行的最新营业收入增速都明显受到了"资产荒"以及净息差下降的影响。
而从历史数据看,当前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也是过去10年的低谷。上一次银行的营业收入负增长还是在2017年。
上图是净利息收入增速情况。
可以看到5家股份行的净利息收入都是正的,0.48%-2.49之间。而城商行的净利息收入增速非常高,达到3.75%-21.94%。主要原因是城商行的资产增速和贷款增速比较高。
上图为资产增速图。股份行资产增速在3-8%之间,国有大行在6-8%之间,而城商行的资产增速达到13-21.5%。
上图是贷款增速图。
股份行的贷款增速只有4-7%之间,国有大行是8-10%,而城商行还是高达14-20%。
2、净利润增速放缓
从净利润看,2025年Q1,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增速差不多,都在零增速附近。有些是增长增,有些是负增长,但是都在-5到+5%之间。
而城商行的净利润增速普遍在+5-20%之间,城商行的净利润增速明显比股份行和大行高一个档次。原因主要就是上面提到的规模增长带动的营收增长。
银行的上一次净利润负增长还是在2020年,当时负增长的原因并不是营收不好,而是大幅增加了计提导致的。而正是因为2020年银行对坏账进行了大量的出清以及计提,让银行在2021年以后有了资本应对零售和房地产的坏账,使得当前银行的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3、净息差继续下降,但是下降速度放缓
银行的净息差这两年持续下降已经是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银行业当前最大的痛点(另外两个是资产荒和零售+房地产不良)。
但是从2025年Q1最新的净息差看,下降的幅度比2024年要好很多了。2024年同比下降的幅度普遍在20-30个BP之间。而2025年Q1基本上在10-15个BP之间,而2025年全年的下降幅度也有希望保持在15个BP以内。下降幅度比2024年肯定要好,2024年主要是LPR下降幅度太大了,包括存量房贷的下降。
从过去10年历史趋势看,2014-2017年净息差一直下降。2018-2020年净息差有所上升。从2021年开始,净息差进入了加速下降的通道。
从历史数据以及最新净息差看,银行的净息差从今年开始有望止跌企稳。但是什么时候能够开始上升现在很难说。但是只要止跌以后,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就能稳定住。一旦经济回暖,净息差开始上升,银行的业绩会迅速放大。
4、资产质量保持非常稳定
其实我觉得银行的不良率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数据(很多人觉得不良率可以造假),因为不良率短期可以调整,但是长期骗不了人。
过去几年,银行的业绩遭受了很大的压力,比如资产荒,净息差下降以及零售+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导致营收和净利润下降。但是银行的资产质量保持得还是非常好的,当然这也是最关键的(风险管理决定一家银行的质量和高度)。
最新的2025年Q1所有银行的不良率跟去年比都是稳定的,没有大幅上升(大幅的意思是5个BP以上)。
而从历史数据看,我以前的预测是不良率完美S型曲线,也就是说不良率会继续下降到2010年的水平。但是实际上从2022年以后,银行的不良率就走了L型。
资产质量的稳定,给银行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控制计提,从而平滑业绩。
上图是银行的拨备覆盖率。
可以看到,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都在历史最好水平。也就是说,虽然这两年营收不好,但是银行还没有大规模减少拨备。
上图是逾期率。
从2024年以及2025年Q1看,逾期率有上升毛头的趋势(主要还是零售和房地产的影响)。但是从历史数据看,逾期率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
5、全文总结
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看,城商行的增速(+8%以上)领先国有大行和股份行(-5-+5%之间)。
城商行的业绩领先, 主要原因是资产和贷款的大幅增加(+15%以上);
纵向比较,虽然银行的营收,净利润以及净息差比过去都在下滑,但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为银行下一个上升周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