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傅剑青 文/摄
古今对话: 从非遗传承到文旅破圈
龙泉青瓷与宝剑,是丽水递给世界的两张“文化名片”。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是培育龙泉产业人才的摇篮,学校的“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受到大家关注。
当媒体采访团走进校园时,正逢学生技能节,年轻学子们在实训基地中专注拉坯、锻剑,将千年技艺转化为新时代的创作语言。展台上既有复刻宋代形制的青瓷冰裂纹作品,也有融入现代极简设计的宝剑,传统工艺与创新表达在此碰撞出火花。“非遗专业学生还未毕业就被企业预订”的现象,折射出传统产业在当代的旺盛生命力。
来到龙泉宝剑博物馆新馆,独特的“剑形”建筑外观便令人眼前一亮。馆内陈列的春秋时期青铜剑、明清帝王佩剑等珍品,诉说着2000多年剑文化的沧桑变迁。而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的沉浸式体验,则让游客亲手参与剑瓷制作,在“玩泥巴、打宝剑”的趣味中感受非遗魅力。从博物馆的历史纵深到学院的传承创新,龙泉让古老技艺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了新坐标。
夜幕降临时,龙泉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龙泉喜事”沉浸式演出拉开帷幕。木偶戏、越剧选段与非遗婚俗表演沿青石板路次第展开,水塔咖啡与传统米糕店比邻而设,新业态为百年老街注入年轻活力。这种“古建筑+新消费+文化秀”的模式,让历史街区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体验,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网红打卡地”。
在这片秀山丽水的烟雨朦胧中,一个叫“古堰画乡”的IP生长起来,以瓯江为界,它的一边是千年通济堰守护的堰头古村,另一边是因画而兴的大港头村。美的故事一直在这里续写:法国巴比松画派的艺术基因,在瓯江畔生根发芽;废弃码头变身写生基地,村民执笔成画家,年产值破亿元的油画远销全球。当雨中的溪面飘来的小船上佳人起舞,引得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古渡烟霞,滩林鹭影;画入画乡,画乡入画。”
产业相融:
从“卖空气”到“造无人机”
在龙泉市郊,浙江国镜药业有限公司的全自动化输液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精准运作,一条条生产线在有序运转。这家以“生态制药”为理念的企业,将丽水的好山好水转化为发展优势,其生产的输液产品占据全国市场重要份额,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案例。有媒体记者感叹:“在深山里看到现代化科技企业,才真正理解生态价值如何转化为经济动能。”
走进位于丽水经开区的浙江容祺科技有限公司,在企业二楼展厅,一架特殊的无人机吸引了众人目光——机身类似传统固定翼飞机,却多出四个旋翼。这正是容祺科技自主研发的“昆仑”高海拔氢动力复合翼无人机,全国首款具备此类技术的机型,能在海拔7000米以上稳定飞行超过3小时,填补了高海拔地区无人巡逻的技术空白。此前,它刚刚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亮相浙江展馆,成为展区“明星”。“我们在2021年入驻丽水经开区,目前拥有4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过230项。”容祺科技副总经理刘俊杰介绍,公司已成功研发五大系列工业级无人机,广泛应用于森林保护、环境监测、防灾减灾等场景,先后荣获全国“生产力促进奖”一等奖、入选全国“低空经济典型案例”。
企业选址丽水的背后,是对当地“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形的巧妙利用——复杂地貌成为无人机研发的天然试验场,而政府对低空经济的前瞻布局,则为产业发展搭建了完整生态。从无人机研发到直升机航线试飞,从停机坪建设到多场景应用,丽水正以“低空起飞”之势,在未来产业赛道上抢占先机。
丽水“从无到有”搭建半导体全产业链,已成功入选第四批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以高端装备和智能技术为方向,晨龙锯床、青山钢铁等一批“浙江制造精品”企业脱颖而出;依托生态优势,丽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茁壮成长”,落地科伦药业、迈威生物等大项目……五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规上产值增长16.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至60.7%。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丽水的“绿色答卷”不仅体现在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全国领先,更在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的创新实践。从遂昌县全国首个村级GEP报告发布,到全市建立GDP与GEP双核算机制,丽水为绿水青山制定了科学的“定价体系”。庆元国储林项目通过林地流转带动林农增收,“碳汇+金融”模式让空气变成“真金白银”,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成交额突破百亿元……一系列制度创新,让生态资源从“无价之宝”变为“可交易资产”。
在产业布局上,丽水构建的“5+5”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更是独具特色:“丽水山耕”农产品年销售额超百亿元,“丽水山居”民宿成为全国旅游案例,半导体全产业链从无到有,健康医药产业集聚科伦药业等龙头企业。当传统农业升级为“生态共生系统”,废弃矿山变身文旅空间,丽水用实践证明:生态与经济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赋能的统一体。
记者手记:
漫步丽水街头,国际会展中心的“廊桥”造型与摄影文化中心的“相机”轮廓交相辉映,古堰画乡艺术中心与明清古街刘祠堂背历史文化街区相得益彰。这些新老地标共同勾勒出山水文化名城的轮廓——既有对历史文脉的守护,也有对现代文明的拥抱。当缙云岩宕的音乐会余音绕梁,当龙泉窑望青创园的年轻匠人灵感迸发,丽水的文化基因正在创新中焕发新生。
从剑瓷技艺的薪火相传到低空经济的振翅高飞,从生态价值的制度创新到文化名城的品牌塑造,丽水的跨越式发展,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是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更用实践证明: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绿水青山既是“颜值”更是“价值”,文化根脉既是“灵魂”更是“动能”。当古今在此交汇,秀丽与发展相融,丽水正为山区城市的现代化提供着鲜活的样本与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