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砀山县位于安徽最北端,处于皖、苏、鲁、豫四省七县(市)交界处,与江苏丰县、山东单县、河南永城市等县域接壤。这种 “一县连四省” 的格局,使其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的过渡地带,承担着区域要素流动的“阀门”功能。
在距离砀山县梨树王景区半小时车程的皖苏鲁三省交会处,一方镌刻着“三省井”的石碑静静矗立。这个直径不足一米的井口,不仅是我国唯一以井为界的三省交界点,更见证着三个省份打破行政壁垒、携手发展的动人实践。
1994年7月,当井水喷涌而出时,分属江苏前刘集村、山东小张庄村、安徽郭集村的村民们相拥而泣。这个由三村共用、三省共管的深水机井,解决了周边数万亩农田的灌溉难题。1996年皖苏鲁三省联合勘界时,设立“三省井”界桩,编号3234371。其中数字32代表江苏、34代表安徽、37代表山东,末位数字1寓意三省交会。这处人工机井由此超越普通水源功能,化身为行政区划的立体标识,更成为三省打破藩篱协同共进的时代注脚。从解决周边农田灌溉难题的民生工程,到如今见证跨省警务联勤、产业共融、文旅串珠的协作样本,这方井口持续见证着区域协调发展的微观史。
安徽省《关于坚持高质量发展奋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支持在砀山等省际毗邻地区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示范区,砀山迎来了从传统 “边界县” 向区域合作试验区转变。如今的砀山,正将协同经验拓展至更广领域。
2024年10月18日,皖苏鲁豫省际毗邻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作区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