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晚报
夜深人静时,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咯吱咯吱”地磨牙,这样会不会影响牙齿发育?是不是因为身体里有了寄生虫?难道是孩子有压力晚上才磨牙?
孩子磨牙,家长闹心。近日,记者来到沈阳市中医院,儿科主任梁晨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夜半磨牙的真相。
西医视角 多种原因夜半磨牙
A牙齿在“磨合期”
6-12岁换牙期,乳牙脱落、恒牙萌出,新牙长短不一、咬合面不平整,大脑会指挥咀嚼肌不自觉研磨调整。多数随牙齿萌出完成逐渐消失。
B神经兴奋“刹不住车”
睡前1小时接触电子屏幕、剧烈运动、观看刺激画面,会让大脑皮质持续兴奋;开学季、搬家、二孩出生等环境变化,也可能让孩子产生隐性焦虑,睡眠时大脑对咀嚼肌的抑制功能减弱,导致“夜间肌肉抽搐”。
C身体不适的“连锁反应”
·呼吸不畅困扰
过敏性鼻炎(春季高发)、腺样体肥大、鼻甲肥大等导致鼻塞,孩子被迫张嘴呼吸,下颌位置改变,引发保护性咀嚼肌代偿运动。
·微量营养素信号
钙镁缺乏可能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阈值(血钙低时肌肉更易痉挛),部分缺钙儿童伴随睡眠不安、磨牙。
·消化系统抗议
晚餐过量(特别是高蛋白、油炸食品)导致胃肠负担加重,睡觉时胃部充盈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咀嚼肌收缩。
中医视角 脏腑失调是内因
A脾胃积热型
症状:除磨牙外,可见晨起口臭、舌苔黄厚、肚子胀硬、大便干燥如羊屎球,甚至睡觉翻来覆去踢被子。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胃肠积滞化热,热气循经上扰,导致牙关开合失常。
B肝火亢盛型
症状:孩子脾气急躁、爱顶嘴,白天易冲动,夜间多梦易惊醒,舌尖红、舌边有齿痕。中医讲肝主筋,情绪压抑或急躁导致肝气郁结化火,肝风内动,带动咀嚼肌异常收缩。
C脾虚肝旺型
症状:食欲差、挑食偏食、大便稀溏或不成形,面色发黄,平时容易感冒。
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肝脏失去濡养反而亢盛,出现磨牙伴随白天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
D心肾不交型
多见于早产儿或长期体质较弱的孩子,表现为夜间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燥,磨牙同时可能有惊跳反应,中医认为是“心火上炎、肾水不足”,心神无法安定。
中医调理 辨证施治推拿治疗
梁晨介绍,通过辨证论治,除了口服中药外,对于服中药困难的孩子可给予小儿推拿治疗。
·脾胃积热型
症状:口气臭、大便干
1)清胃经(降胃火):拇指掌面,腕横纹到拇指根的大鱼际桡侧缘,从腕向拇指根单向直推200次。
2)揉板门(消积食):手掌大鱼际中点,触摸有凹陷处,顺时针揉200次,力度以孩子不躲避开为宜。
·肝火亢盛型
症状:脾气大、易惊醒
清肝经(疏肝泻火):食指螺纹面,从指根推向指尖,次数150次。
捣小天心(安神镇静):手掌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用指端叩击20次,像“小锤子轻轻敲”,适合睡不安稳的孩子。
·脾虚肝旺型
症状:食欲差、大便稀
补脾经: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向指根直推200次。
捏脊:从尾椎开始到大椎穴,每捏3下提1下(即“捏三提一”),重点在第11~12胸椎旁开1.5寸的脾俞、胃俞处多停留按压。
·心肾不交型
症状:夜间盗汗、手足心热
补肾经:起到滋肾阴的作用。小指掌面,从指尖到指根直推200次。
揉内劳宫:起到清虚热的作用。手掌心,握拳时中指尖所触凹陷处,顺时针揉100次。
·触觉安抚法
睡前用婴儿按摩油做背部抚触,从颈椎到尾椎直线轻推,每天5分钟,通过皮肤接触传递安全感。
梁晨提醒,推拿手法需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操作,持续磨牙超过2周或出现牙齿疼痛,务必及时就医,勿延误诊治。
饮食管理 睡前2小时不进食
睡前2小时不进食,平时避免吃油腻、甜食、冷饮、辛辣食物。
食疗方:
积食孩子喝炒鸡内金+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煮水;脾虚孩子每周2次四神汤(茯苓、芡实、莲子、山药)煮粥。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记者 尚志文
上一篇: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成效显著
下一篇:球来球往,是运动还是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