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我市大型商超等公共空间日益增多,一些市民将商场外空地用作“临时网球场”。这类“健身热区”虽满足了运动需求,但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与公共设施的损耗。球拍频挥,墙面布满被球砸过的痕迹;球来球往,妨碍市民正常通行。在健身需求增长的同时,如何实现公共空间的有序使用,引导市民规范健身行为,成为城市管理新课题。
万象城门前空地成“网球场”
“我经常逛万象城,有时从西南门出来,向大剧院方向走,总会遇到一些在门口打网球的市民。他们来回奔跑,使劲儿地挥拍击球,球‘嗖嗖’地从身边飞过。我怕被砸着,每次不得不绕行好几十米才能穿过广场。”市民陈女士感叹道,“喜欢运动和健身是好事,但在商场门口打球,不仅影响他人通行,还很不安全。”
市文化中心万象城西南侧的空地,因其宽敞开阔、铺地石板平整,加之商场外墙光滑平直,成为不少网球爱好者心中的“宝地”。据商场保安介绍,几乎每天都有市民来这里打球。
近日,记者在现场看到,18名网球爱好者在这里或结伴对打,或独自练习对墙击球,活动区域约有半个足球场大小。商场外墙由石材及棕色复合材料构成,部分棕色墙面上布满球痕,局部位置甚至已出现明显凹凸。在附近散步的孙奶奶对记者说:“这些球印都是打网球的人弄的,好好的墙都被他们打花了。”记者在一处棕色墙体下方看到,这里已经设置了“请勿打球”的标识。
男青年小刘说,他三个月前来这里打网球。平时如有球友“落单”,他就和球友一起打。若球友们已经组队,他就独自对着墙壁打。这些天,只要有时间,他就来玩上一两个小时。在被问及是否有人制止时,他笑着回应:“有时会有人管,现在不是都在提倡全民健身吗?我们在这儿运动也没啥错。”
对此,河西区天津文化中心区域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称,确实存在网球活动影响行人通行、破坏墙体的情况。此前,该办公室曾联合公安、城管和商场方面多次进行劝导,但个别球友表示反对。管理办公室曾向球友提出“每天商场营业期间请勿打球”的建议,试图通过协商达成“君子协议”,但执行效果并不理想,打球行为仍频繁出现。
针对该现象,河西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相关人员表示,此类事项不在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管理职责范围之内。但作为维护市容和环境的行政执法部门,我们将积极配合市文化中心管理部门和商家,一起做好对相关群众的解释劝导工作。5月19日,记者在万象城西南门前看到,仍有一些网球爱好者在这里打球。
停车场旁公共空间也被“充分利用”
在商超等大型设施旁边,占用公共空间打网球的现象并不罕见。以“天津之眼”附近的河北区聚源广场(原全球购)为例,其西侧和南侧为收费停车场,很多时候也成为网球爱好者的“练习场”。近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名女士正在墙前独自击球,见记者拍照,她匆忙收拾球拍,推着自行车准备离开。面对提问,她笑着说:“有时我一个人来,有时候也会几个人一起打。”少顷,又有一名男子到场打球。记者询问该男子,是否有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劝阻时,对方回应:“就是随便玩玩,有什么好管的?”
不过,部分停车市民并不认可这种“随意”。说话间,一名司机在准备驾车驶离时因打球者阻碍而无法通行,他不得不高声提醒,现场一度陷入混乱。
聚源广场及其旁边的停车场由“河北区房建”负责管理。该项目的保安队长吕金魁表示,这种情况让他们很头疼。“我们也劝过,但他们总拿‘健身’说事儿,还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就在这儿打,爱咋咋地!’我们曾报警处理,但收效不大。”
专家建议:增加公共体育设施供给
对于在公共场所健身,《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天津市全民健身条例》有明确规定,不得影响他人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施美程指出,该现象反映出全民健身需求与体育设施供给之间的矛盾,也暴露出部分市民公共意识不足的问题。
施美程建议,现有公共网球场馆可灵活调整开放时间,提升场地“周转率”。同时,应在公园绿地、社区空地、居住区周边闲置用地等区域布局“嵌入式”网球场地。此外,相关部门和体育机构可开发智慧体育服务系统,让网球爱好者能够快捷地找到合适的运动场地。
“我们还应加强宣传,引导市民文明健身,避免影响他人、损坏设施。”施美程表示。
上一篇:孩子夜半磨牙 中医破解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