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岳荣
地理标志作为重要的知识产权类型,赋予产品独特的质量信誉与市场辨识度。作为“土特产”的高质量发展形态,地理标志产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承担着关键支撑作用,更应做好新时代“土特产”的多样文章。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与运用,已成为统筹推进产业振兴、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核心引擎。
法治化保障地标保护,促进“土特产”产业规范发展。通过立法明确“土特产”的概念界定、区域划分标准、品牌保护机制、产业扶持政策及文化传承路径,这种制度性规范不仅推动产品质量升级和竞争力提升,更通过规范管理与标准建设形成强基固本、奠基长远的支撑体系。针对传统“土特产”产业普遍存在的分布零散、规模化不足等痛点,地理标志认证驱动产业化转型,通过标准引领、资源整合实现集约化发展。在筑牢产业发展底线的同时,要通过产权保护、标准引领、质量管控等制度供给,推动传统产业向规范化、品牌化、可持续的法治化轨道迈进,形成法治保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良性生态。
标准化支撑地标保护,驱动“土特产”高质量发展。立足“土资源”优势,开创首发标准局面。结合产业发展参差不齐的现状,聚焦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的申请立项,在同类产业中率先建立差异化标准体系,以“首发标准”确立先发优势。强化“特色化”品质,完善国家标准体系。盯牢生产环节的标准制定,聚焦国家标准的申请立项,成熟一个申请立项一个,不断完善壮大国家标准体系,筑牢品质基准线。苏州洞庭山碧螺春依托地理标志互认协议,荣获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欧地理标志展示馆“特别推荐优质地标产品”称号。通过三级标准化进阶路径,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引领“土特产”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技术赋能强化地标保护,提升“土特产”的品牌价值。应用质量追溯技术。推广“一物一码”标识系统和物联网远程监控技术,在销售端全面应用电子追溯码,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保证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数字治理能力提升。运用大数据监测技术,对主流电商平台销售实施“关键词+图像”双重筛查,封堵侵权链接。探索“机器人+、AR设备穿戴、AI地理元宇宙巡展”等创新应用,推动地理标志保护与前沿科技碰撞、结合。这种“地标塑品牌、品牌促升级”的发展路径,使传统产业突破“微笑曲线”底端束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文化传承融合地标保护,拓宽“土特产”的发展路径。守护好滋养文化根系的绿水青山,弘扬好律动时代脉搏的传统基因。立足“地理标志+生态”天然契合优势,推广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相关标准,创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打造以有机为核心、绿色为基础的高端价值品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依托地理标志活态传承模式,推动与戏曲文化、旅游文化、国潮文化、新消费、新趋势、新潮流的碰撞融合,创造新价值、开辟新赛道、打造新IP。苏州吴中区通过开发碧螺春茶饮机器人、茶啤酒、碧螺春巧克力等跨界产品,探索“传统技艺+现代科技+潮流文化”的产业新范式,为活态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共治格局筑牢地标保护,维护“土特产”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全跨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公安、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与产业协会的协同执法体系,严厉打击伪造冒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商标侵权等行为,强化全链条监管效能。提升公众的辨识能力。通过公益宣传片、公众号、短视频、直播及线下活动,开展地理标志产品工艺解读、防伪技术普及等普法宣传,提升消费者的鉴别力。以诉促改倒逼企业整治。通过整合维权渠道,实现“一键受理、一链跟踪”,对高频投诉举报对象实施“靶向约谈+限期整改”。通过溯源治理倒逼企业规范经营。持续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权益,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作者为苏州市吴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上一篇:山风掠过枇杷林(图)
下一篇:长白山文旅推介活动在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