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象因子已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之一。上海市气象局联合上海期货交易所、复旦大学、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共同主办长三角气温指数(系列)服务应用场景设计大赛活动,并于近日正式启动。据了解,大赛面向各行业用户、长三角气象部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及所有对气象指数服务应用感兴趣的相关方开展。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正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重发,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和相关行业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研究表明,1990年至2023年,全球90.1%的重大自然灾害、82.8%的经济损失和91.1%的保险损失,都是由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造成的。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波动,到能源消费的峰谷变化,再到资本市场定价模型的修正需求,气象因子已深度嵌入经济运行脉络。
长三角气温指数(系列)已于今年2月通过专家评审,并于3月22日在中国金融气象指数与服务平台(cfmis.cma.cn)、中国气象数据网(data.cma.cn)、上海期货交易所官方网站(shfe.com.cn)、上海市气象局官方网站(sh.cma.gov.cn)同步发布。该指数(系列)是根据上海和长三角区域的气候特征和社会经济特点,在多年气象对行业影响研究基础上,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复旦大学、上海期货交易所五家单位共同编制的。它与能源、电力、农业、旅游、健康、保险等气象敏感型行业的风险敞口紧密相连,可以为相关行业管控气象风险、对冲经营中的“气候不确定性”提供精准锚点。
因此,本次启动长三角气温指数(系列)服务应用场景设计大赛,正是为了推动长三角气温指数(系列)的有效应用,挖掘气象指数服务场景,创新气象风险管理模式,同时也为做好长三角气温指数(系列)的运维和治理。
据介绍,本次大赛活动分为两轮。预赛阶段,参赛者需围绕特定行业的具体需求,结合长三角气温指数的特点,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方案需包含行业背景分析、服务需求阐述、应用方案介绍、难点亮点解析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等内容。决赛阶段,入围者(单位)在今年6月至8月期间,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战应用,总结应用情况,评估分析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完成现场答辩展示。
为鼓励更多有志之士积极参与此次大赛,主办方设置了丰厚的奖励机制。一等奖获得者将得到1万元人民币奖金;二等奖两名,每人可获5千元;三等奖三名,每份奖品价值3千元。此外,还有若干入围奖等待着表现优异但未进入前三甲的参赛者们。主办方表示,如果报名情况超出预期且作品质量上乘,则不排除增加获奖名额的可能性。
即日起,大赛征集信息和渠道可以通过关注“上海气象”“上海气象学会”“上海天气发布”“和风沐雨光华复旦”“上期所发布”等微信公众号查看活动公告获取。
【相关链接】
■6月20日前 作品征集
设计方案PPT(和WORD版本说明)发至邮箱地址:xuehuish@126.com(联系人:上海市气象学会秘书处 卞娟娟,021-54896050)。请标注参赛者、参赛单位和联系方式。
■7月10日前 预赛评审
评选产生入围奖名单并通过上述微信公众号发布。
■8月20日前 决赛评审
组织完成线下答辩决赛并产生各奖项。
原标题:《长三角气温指数(系列)服务应用场景设计大赛启动》
栏目编辑:郜阳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马丹 通讯员 谢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