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队伍规模变化、离职原因分类、劳动纠纷高发类型,企业是否组建工会、是否签订集体合同……日前,记者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产改”工作服务中心看到,一块电子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园区产业工人队伍的全景情况。
近年来,苏州市总工会探索并指导苏州工业园区总工会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打造“产改数字化实验室”,利用数字技术全面掌握产业工人队伍动态,科学精准指导“产改”决策,推动“产改”工作提质增效。
整合多维大数据资源
园区就业人口数量、技能人才数量,产业工人学历、年龄情况……大屏幕上,各类数据实现表格化呈现,让人一目了然。总体数据之外,还有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园区重点产业分项数据。
“这是为园区90余万名产业工人建立的全量基础数据仓库。建立产业工人队伍数据统计、调查、监测体系,是深化‘产改’的重要举措。”苏州工业园区总工会主席陈欣说,针对产业工人队伍底数不清、统计不精准等问题,苏州工业园区总工会整合人社产业职工数据、经发委经济大脑产业标签、基层工会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维大数据资源,建立“产改数字化实验室”,通过数据驾驶舱方式实现产业工人信息和“产改”工作进展的可视化数据展示。
实验室在整合园区劳动关系运行管理业务数据、园区经济大脑企业数据标签和园区工会工作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实验和交叉分析。截至目前,实验室已覆盖工会、职工、产业、法人、劳动关系、心理健康监测、学历核验等相关数据2955万条,数据标签132万个,掌握90余万名园区职工的动态数据。
为深化“产改”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产改数字化实验室”开发了线上产业工人全景画像、用工队伍规模、产业工人监测分析、“产改”成效展示、“产改”试点“一企一档”等10个主要模块。
打开产业工人队伍规模页面,不仅有总体规模,还有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等4个分区产业工人队伍规模,重点产业产业工人数量分布、新兴产业人数分布,以及近年来产业工人队伍总规模变化趋势图。此外,还有上市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以及产业工人人数。
在产业工人监测分析页面,写明了建会企业近5年月均离职率、重点产业近5年离职率等情况,并且按照数量由高到低排序,写明了产业工人离职原因、劳动争议仲裁案由等情况。
“产改数字化实验室”各模块高效运行,可实现数据采集、分析智能化辅助决策,及时全面掌握产业工人队伍的数量、技能水平结构、权益保障情况等信息,对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现状、优势与不足等动态情况实施监测,建立多维度离职率监测和原因跟踪分析,为推动园区建设、赋能产业发展、深化“产改”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
“一企一档”服务企业职工
通过实验室提供的技术支撑,苏州工业园区总工会实施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监测与研判,定期发布数据分析报告,对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建议。
针对“产改”试点企业,实验室还实行“一企一档”,展示企业劳动合同期限分布、学历数量分布、产业工人年龄情况等可视化结构数据,由平台通过智能算法为每家企业自动生成并推送个性化测评报告,分析其优势和不足,提供改善建议。
“数据分析报告、测评报告很有参考价值,提供的数据信息对企业发展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王建疆说。
“数字报告广受企业欢迎,很多重点企业主动要求参与,希望借助我们的数据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指导。”陈欣说。实验室还专门对企业开展集体协商工作情况进行统计,除了可以查看园区推动集体协商工作的相关实时业务数据外,还可以对企业集体合同签订情况进行统计、过期率管理和预警。
通过线上调研系统,实验室定期生成约2000家重点企业、6万~7万名职工参与调研的和谐指数测评报告,从工作时间合规到人岗适配,从新技术应用挑战到企业民主管理,精准把脉劳动关系和产业工人动态。截至目前,园区共创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家、省级和谐企业20家、市级和谐企业30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