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蕾)当艺术的旋律与生命的守护交织,碰撞出震撼人心的力量。昨晚,2025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广西刘三姐+防震减灾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在广西群众艺术馆明星剧场举行。活动以晚会表演的形式,科普防震减灾知识和实用技能,以提升全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关注,共同筑牢生命的安全防线。
防震减灾是守护万家灯火的坚实屏障,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康。昨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在当晚的活动中,主题小品、音乐快板、诗歌朗诵、器乐合奏、现代歌舞等形式多样、鲜活有趣的防震减灾科普节目令人耳目一新。
婉转悠扬的《侗家防震琵琶歌》将侗家风情与防震减灾知识巧妙融合,让观众在领略别样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加深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了解;诗歌朗诵《我听见大地的心跳》展现了文化志愿者们的专业素养与艺术才华,更通过防震减灾的科普宣传,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平日里严谨钻研的防震减灾工程师们变身“歌圩达人”,通过《刘三姐新传》的演绎,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来实用的防灾干货……
防震减灾,不仅是科学的命题,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守护行动。活动现场还设置了访谈环节,特别邀请深耕防震减灾领域多年的退休专家、防震减灾工作新生力量、防震减灾科普志愿服务优秀代表,分别讲述了他们对于防震减灾事业的理解和认识,分享防震减灾工作背后不为人知的点点滴滴,以及在防震减灾志愿服务中的探索与感悟。
据悉,作为连接专业知识与大众认知的桥梁,广西防震减灾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于2023年正式启动,在广西群众艺术馆的带领下,各高校积极推广“小团队、大服务”的文化志愿服务方式,不断扩充“刘三姐文化旅游志愿服务队”的队伍规模,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于防震减灾科普作品的创作与推广工作中,创作了多个有质量、有温度的防震减灾科普作品,以群众文艺的方式讲好广西防震减灾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