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门外的巷子已成网红打卡地 门内的小区仍是衰老旧模样
改造40多岁的老小区
枣子巷。
枣子巷15号院内空中线缆杂乱。
枣子巷15号院内停放的电动自行车挤占通道。建成已逾40年,金牛区枣子巷15号院内,最老楼栋已有43年,最新的也超过20年。水管老化、排水不畅、路面坑洼、停车困难等问题长期困扰居民。
日前,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该小区改造方案正式确定,将于今年7月启动改造。此次改造将统筹特色街区、游园绿地、口袋公园等多维度资源,实现片区空间结构优化。
为何改造?
小区存在路面不平、公共设施老化、绿化杂乱、停车难、缺乏健身设施等问题
近日,记者走进枣子巷15号,大门内外形成鲜明对比:门外的枣子巷经特色街区打造已成为网红打卡地,门内则尽显岁月痕迹。
成都市金牛区枣子巷社区党委书记陈世蓉介绍,枣子巷15号建于1982年,属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房改房,共有13栋房屋、41个单元、524户居民。小区存在路面不平、公共设施老化、绿化杂乱、缺乏健身设施等问题。其中,停车难是居民反映最突出的问题。
居民赖先生称,近年来小区停车需求激增,但现有车位仅能容纳200余辆,缺口明显。见缝插针划设的停车位布局不合理,车辆进出不便,“很多居民把车钥匙留给门卫,需要挪车时请他们帮忙调度。”
记者在现场看到,部分绿化带被占用停车,预留通道仅容单车通行,空间局促。“作为单位代管小区,我们一直在协调停车问题,但消防安全更让人担忧。”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后勤保障中心主任张澎介绍,居民停车占用了小区不少道路,剩余宽度无法满足消防车通行。此外,小区还存在水管老化严重、排水系统堵塞等问题,更新改造迫在眉睫。
如何改造?
重塑院内空间形态
记者了解到,枣子巷15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完成居民意愿征集、方案设计,正加快推进概算编制及评审。
根据设计方案,改造重点包括重塑院内空间形态:移栽拆除原有绿化,种植观赏性更强的植被;科学规划停车位,增加停车空间。
同时,对自来水、雨水管道及电力线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改造,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改造还将融入枣子巷片区文化,植入历史文化、地质勘探、社区治理等元素,打造与枣子巷特色街区相呼应的辨识度小区。
陈世蓉介绍,自老旧院落加装电梯政策实施以来,该小区已陆续安装29部电梯,是社区加装电梯示范院落。此次改造将其作为老旧院落示范项目打造。“改造资金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承担,企业负责消防、弱电、文化墙等部分费用,政府承担小区环境、给排水等方面资金。” 陈世蓉表示,按当前进度,改造工程预计今年7月正式启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升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