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芯片,暴风雪里的绿洲
创始人
2025-11-26 00:25:3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脑极体)

全球科技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时代变迁。智能化带来科技革命;逆全球化趋势下的大国博弈;美国悍然对中国科技降下的重重铁幕,以及中国科技的被迫突围……这种种一切,如果要放在一个面积最小的舞台上展现出来,这个舞台一定叫麒麟芯片。

11月25日,华为Mate 80系列发布会在深圳召开。关于产品的细节这里暂且略过,在开机后的设置画面里我看到了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字样:这台手机的SoC处理器型号,叫作麒麟9030。

虽然此前相关消息已经不胫而走,但在真正看见这一幕的时候,还是有着很难形容的震撼。麒麟芯片曾经是华为登顶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冠军的关键助力,也是美国发动科技封锁后被摧残最严重的中国科技体系。后来,麒麟的回归帮助Mate系列归来,让华为重新回到智能手机市场。但似乎没人相信,麒麟芯片可以真正突破封锁,重新实现每年迭代的发展频率。但如果藏在华为Mate 80系列里的芯片叫作麒麟9030,就说明那些“不可能”真的被击碎了。

虽然官方没有明说Mate 80系列所搭载的处理器型号,麒麟芯片的具体进展和经历依旧笼罩在无声却悲怆的迷雾中。但今天或许已经可以回顾一下这段故事。这应该是中国科技史上绝无仅有的一页:麒麟芯片,就像我们在暴风雪里种出的绿洲。

在25日的发布会现场,开场曲是王赫野演唱的《篇章》。熟悉我们内容的朋友都知道,华为近几年非常重视发布会中的音乐。因为现阶段很多想说却不能说,不说出来又不够痛快的情感,都寄托在了这些音乐的选择中。而《篇章》的歌词,与麒麟芯片的经历可谓不谋而合:

“每当我悲伤过

也被暴雨淋过

泥泞开出花朵

就让它生长着”

这似乎就是麒麟芯片的命运交响,但音符敲击的却又不仅是麒麟。中国半导体与智能终端产业,乃至中国科技的整体命运,在歌词中似乎也有回声。

让我们先把时间倒回多年以前,那时的麒麟芯片是中国半导体与智能终端的代表,也是华为在手机市场无往不利的“法宝”。2017年,麒麟970首发搭载了AI任务处理单元,由其所开创的移动AI硬件架构影响至今。2020年,麒麟9000在业界首发5G通信能力,在多个方面力压同一年苹果推出的A14处理器。

持续迭代并不断取得关键突破的麒麟芯片,让华为海思成为亚洲排名第一的半导体公司,并帮助华为一度超过苹果、三星,成为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第一。

但恶意总是会在风光正盛时蔓延。2019年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随后围绕麒麟这枚“中国最先进芯片”进行了系统性的围追堵截。为了彻底绞杀麒麟,美国联合盟友组建了“四方芯片联盟”,对麒麟芯片进行了架构、设计、生产、原材料等全方位的供应链管制,封锁了其对EDA工具、晶圆代工厂、光刻机以及诸多原材料的获取。伴随着台积电在2020年9月15日后彻底断供麒麟芯片,麒麟9000成为当时的“绝版”。

虽然在历史上美国屡次使用长臂管辖与科技铁幕的竞争策略。但这次针对华为与中国高端芯片的全球技术与供应链斩断,是其有史以来最具系统性与精准度的一次。这次封锁,精准打击了中国科技的最薄弱环节,首次通过法律手段将全球技术供应链进行武器化,被广泛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科技制裁。

在制裁发生后,国内外舆论一片哀叹。因为从历史上看,从没有国家、产业和企业能够经受住类似的科技制裁,更遑论一枚小小的麒麟芯片。更可怕的是,一旦证明美国这种系统化、高精度的科技封锁行之有效,那么更多封锁就会纷至沓来。如果堵不上麒麟芯片这个窟窿,后面就是中国科技的决堤。

那么,何时才能证明麒麟芯片的问题确实被解决?五年过去,答案来了

时间回到2025年,今年在Mate 80系列的发布过程中,华为一直在强调一个概念,叫作“开启新篇”。这个新篇当然包含着产品、技术等多个方面,但也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了,新篇就是“芯片”的谐音。麒麟芯片真正重回成熟与稳定,才是华为Mate 80系列在科技生态与产业意义上释放出的最关键信息。

这个信息的最佳证明在于,麒麟9030和麒麟9030 Pro的出现意味着麒麟系列重新回到了一年一更新的持续迭代进程中。那个熟悉的,能够兼顾快速进化与能力突破的“麒麟风格”,时隔多年之后终于回来了。

在半导体产业当中,可持续迭代的意义是非凡的。英特尔、英伟达、高通等企业的成功,都以每年迭代主流芯片产品为基础。反过来看,苏联芯片的没落开始于其创新体系封闭,芯片迭代停滞;日本半导体的衰退也开始于nec、日立等企业放缓产品迭代。

虽然国人对麒麟的回归早已心照不宣,华为Mate系列的回归一度被称为“争气机”。但各界始终无法判断麒麟芯片是否可以重新回到稳定迭代的步频里,自然也就会对麒麟芯片的产业韧性与生态稳定性发出怀疑。但从实际情况看,从麒麟9000s,到麒麟9010、麒麟9020,以及如今的麒麟9030系列,麒麟芯片已经回到了小步快走,持续迭代的发展轨迹。这证明围绕麒麟芯片的产业链已经开始成熟。芯片的新篇,确实到了。

进一步来看,麒麟9030的出现与麒麟芯片持续迭代的成型,影响牵连是非常广泛的。

是对产品的影响,华为Mate 80在影像、通信、性能、AI等领域都实现了突破。众所周知,软硬芯云一体是华为最为擅长的创新架构,麒麟芯片的成熟与可迭代是产品创新的基石。只有在AI计算、能效架构、通信实现全面重新整合的麒麟芯片,才有可能支撑起华为Mate 80系列的整体创新体验。

进一步看,华为Mate 80系列同时肩负着鸿蒙6推广迭代的任务。麒麟芯片是鸿蒙的硬件基石。它让系统,硬件与应用实现更紧密的协同,推动华为从“硬件驱动”迈向“软硬共生”的新阶段,为移动计算生态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这种通过硬件突破,实现基础软件生态突围的方案,已经成为肉眼可见的清晰战略。

从市场供需关系的层面看,华为高端手机归来之后的几年,最大问题就是产能不足,一机难求。而之所以如此,芯片产能就是最关键制约。可持续迭代,意味着麒麟芯片的产能和良品率已经趋于稳定,这会直接为市场带来稳定的华为高端机供货量。

对于半导体产业链来说,麒麟芯片的稳定迭代,意味着可以驱动设备、材料、设计工具等配套产业链的持续升级,从而实现国内半导体产业能力步入正向循环。

而最重要的,是麒麟芯片所带来的信心。用户会知道自己买到的不是随时可能绝版的产品,支持华为的人会知道多年的等待和信任自有回响,并且所有人都会知道,中国科技百折不挠,寸土不失。

麒麟9030,就是这些转变发生的信标。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说,“半导体产业里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持续迭代就是一枚芯片最大的偏执,麒麟做到了成为暴风雪里的一片绿洲——一片生生不息的绿洲。

“燃烧小小的梦

不怕赤脚追风

就在勇敢过后

会有万里晴空”

那么,麒麟芯片是怎么做到的?显然,其中隐藏着大量可歌可泣的故事,在今天我们还不得而知。但可以从麒麟9030这个小小的信息中推断出的,是麒麟芯片在过去几年完成了产业链全面迁徙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制裁之前,麒麟芯片可以说是半导体全球化分工下的杰作,这一体系实现了全球顶尖设备、代工、设计等诸多能力的协作与配合。但这种人类工业之花,却被单边主义的风雪扑灭了。不得已,华为必须将麒麟芯片全线迁移到国产半导体产业链之上,从0到1来构建高端芯片的产业基座。这个过程的困难与痛苦是难以想象的。

但可以明确判断的一点在于,这个迁徙是无法靠华为一家企业来完成的。甚至可以说,它需要依靠无数家中国企业的齐心协作,依靠整个产业链的重新搭建与紧密配合。

在麒麟芯片的一片绿洲之下,汇聚了中国的江河湖海。无数河流向这里输送养分和能量,最终才能在暴风雪里种树栽花。

华为说的共赴新篇,或许真正含义就是共赴芯片,是对麒麟回归路上每一个伙伴的无声感谢。此刻,他们的名字还必须被保护,但他们的功绩已经改写历史。这支庞大而沉默的无名之师,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凯旋。

麒麟芯片的重生,是立足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工艺现实,用尽所有资源、能力、协作关系才实现的壮举。这件事的成功当然也是另一种证明:移动SoC芯片是半导体产业的皇冠,是公认水准最高、工业要求最为严苛的芯片。能够托举出麒麟,意味着中国半导体的现实条件已经可以完成各类华为与非华为芯片。这场集体突破之后,前路犂庭扫穴。

“我们能种出麒麟,也能种出千棵树,万朵花,让科技世界重回我们想要的青山水。”

不久之前,FT、Reuters等国际权威媒体,报道了英伟达CEO黄仁勋的一次内部谈话,他不留情面地指出,“美国对华芯片限制是史上最蠢的政策”,这一政策“给了他们50年来最好的全国总动员任务”。

不得不说,这个见解一针见血。麒麟芯片的经历,或许就是中国科技在这个时代的命运缩影。在当前局势下,我们面对着残酷而真实的全球科技竞赛与大国博弈。曾经美好而绚烂地全球化科技协作,在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地消退。这种情况下,怀恋过去只会让我们滋生幻想。抛弃所有可能,忘掉所有退路,从头开始打造核心技术或许才是唯一的出路。

芯片如是,操作系统如是,基础软件与开发工具、AI大模型等皆如是。而麒麟芯片,是这种出路和必要性的最佳证明,同时也是时代转折的先锋。麒麟芯片的可持续演化,结合了华为强大的技术能力与资源协同功能,汇集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链整合的全方位支持,争取到了消费者与社会舆论的深刻支持。最终是社会的各方力量共同实现了这个曾被认为根本无法实现的任务。用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特有的集体主义与家国情怀,克服了看似无法逾越的底层技术鸿沟。

麒麟芯片的故事里,没有一蹴而就的神来之笔,没有弯道超车的惊险和刺激,有的只是正视差距、积累力量,构筑韧性,通过长期技术积淀和系统化的创新工程来实现战略目标。面对雪崩般的科技铁幕,我们反而需要更加冷静和耐心,以核心技术为突破点,以产业链分工协作为基本方案,以社会氛围和人才培养体系为根本支点。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最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打破外部封锁。

更为关键的是,麒麟芯片成就了一种可能性。以前我们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现在发现原来都是能够完成的。那么或许可以追问下去:我们能不能引领技术革命?能不能让中国选择成为全球最好的科技路线?能不能实现从0到1的基础创新?

既然麒麟可以,那么更多人会相信,我们团结在一起,一切都可以。

麒麟芯片所证明的产业逻辑与社会信任,与中国在当前阶段的科技选择不谋而合。或者可以说,是众多类似麒麟芯片的突围方法,构筑了中国科技的整体突破方案。在十五五规划中系统性部署了科技创新,其中尤其强调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取得决定性突破。

麒麟芯片,毫无疑问就是通过超常规举措,全链条推动,最终实现的集成电路创新。它是新型举国体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最佳例证。中国科技的命运,在于如何在大量领域都实现类似麒麟芯片的突破,将“麒麟经验”推而广之。

2020年,脑极体团队完成了《芯片战争:历史与今天的半导体突围》的写作。在书中关于麒麟芯片的一章,我在结尾写到:“神州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会有时。”如今,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某个时刻,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把村庄摧毁

夜里的油灯,记录着脚步的仓皇和狼狈

那之后,大家学着直视风雪

尝试用体温去保护一棵蓓蕾

那之后,大家在雪中种树

大雪依旧,名叫麒麟的绿洲却已经青翠

我们合众为一,我们举国为帜,我们无路可退

所有努力只为了表明一件事:从此以后,我们一步不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不止是打卡!从展览读懂故宫博物... 转自:新华社  北京故宫午门展厅中,一对曾陈设于帝王宫廷中的“掐丝珐琅太平有象”,正静静接受观众们的...
黄河文化在甘南州焕发新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转自:中国改革报 □ 本报记者 荆文娜 “过去风沙满天飞,...
“一棵树”背后的三重价值 (来源:中国改革报)转自:中国改革报 □ 荆文娜 在黄河蜿蜒的臂弯里,一棵树悄然生...
山东邦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终... 证券代码:603151 证券简称:邦基科技 公告编号:2025-101山东邦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青海省应急管理厅公布第五批生产... 建立实施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是国务院安委会推动落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关键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