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本报记者 荆文娜
“过去风沙满天飞,如今绿意盎然生。”这是玛曲县牧民们由衷的感慨,也是甘肃省甘南州生态治理成果的真实写照。
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环境水体的最后关口,为了扛牢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确保“流入‘母亲河’的每一滴水都干净清澈”,甘南州全面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倒逼水污染源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对于促进绿色发展,保护和建设美丽河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记者了解到,去年至今年,甘南州成功争取重大生态保护修复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7亿元,中央财政黄河奖补资金2.14亿元,实施黄河上游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洮河大夏河片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等13个项目;完成总投资50.05亿元的黄河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工程省、州级验收,生态修复面积超244万亩,较计划多修复34万亩。
现在的甘南州,草原植被覆盖率达97.13%,黄河出境流量达154.1亿立方米,较入境流量增加2.44倍。尕海湿地经过20年修复,湖面面积由2000年的480公顷增加到2700公顷,已成为3万只候鸟的家园,黑颈鹤数量稳定在80只左右。空气质量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所有水体水质100%达标,“甘南蓝”成为当地最靓丽的生态名片。
通过近年的努力,甘南州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民生为要、文化赋能的共生之路——现代农牧业蓬勃发展,45万亩绿色生产基地撑起特色产业版图,牦牛、藏羊、中藏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超190亿元;全州续聘1.19万名生态管护员,近四年发放各类生态补助17.16亿元;今年前8个月,全州接待游客204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2.8亿元……
去年,甘南州委宣传部、州发展改革委、州文旅局、州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调研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南段)建设时指出,要深入挖掘甘南黄河文化资源,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文旅产业发展布局、黄河文化传承等,统筹协调好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把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南段)建设与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真正受益者。
如今,在夏河县拉卜楞寺旁,南木特藏戏的唱腔与锅庄舞的节奏交织;玛曲赛马场上,传统赛事已举办5次,成为文旅融合的标杆……甘南州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从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到产业发展论坛,文化与生态、经济深度融合,让黄河文化在甘南州焕发新生。
上一篇:“一棵树”背后的三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