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打卡!从展览读懂故宫博物院百年新篇
创始人
2025-11-26 02:51:37

转自:新华社

  北京故宫午门展厅中,一对曾陈设于帝王宫廷中的“掐丝珐琅太平有象”,正静静接受观众们的目光洗礼。虽在一众明星展品中称不上惊艳,但“天”字编号,标志着它是故宫博物院首批拥有“身份证”的文物。

  百年前,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清点工作首先从乾清宫开始,宫内文物为“天”字号。当时共登记117万余件物品,编纂了6编28册的《故宫物品点查报告》,是故宫最早的账目。

  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它和百余展品一起,从195万余件院藏文物中被“请”出,亮相“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大展,向人们讲述这里从森严禁苑到文化殿堂的世纪历程。

  1925年10月10日,紫禁城神武门挂上了“故宫博物院”的牌匾,向公众打开沉重的大门。五千年文明史上,这是第一次,普通民众可以踏入曾经的皇家禁地,亲眼目睹那些被深锁宫墙内的国宝。这不仅是空间上的开放,更是文化权利的回归。

9月29日,观众在“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参观“掐丝珐琅太平有象”。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如果说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里程碑,那么文物南迁则是世界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

  神武门展厅,“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程。1933年,侵华日军逼近北平,故宫博物院组织动员,将文物分批南迁。在炮火中,近2万箱文物踏上万里征途,历时二十余年,跨越大半个中国,所幸平安无虞。

  展厅中央,一件斑痕累累、上有不同封条印迹的大木箱吸引观众注意。根据档案记载,箱子内当时装有284件戏衣等物,随文物迁徙南下北上。当时装于箱内的一件清康熙石青色折枝花蝶纹妆花缎女帔同步展出。

  “身处和平年代,它们才有机会舒展且有尊严地展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徐婉玲感慨。

  这是对民族存亡之际守护文明火种的人们的最好告慰。

“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展厅现场。(故宫博物院供图)

  从117万余件到195万余件——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珍贵文物通过捐赠、收购、调拨等方式入藏故宫博物院。其中,无数仁人志士的无私捐献令人动容。

  “1945,陈仲恕;1946,杨宁史,郭葆昌;1947,傅增湘……”故宫景仁宫中,镌刻着捐献者姓名的“景仁榜”泛着淡淡的光泽。“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是在这里举办的第10个捐献文物主题展。

  古陶瓷鉴定专家孙瀛洲先生先后3次将其珍藏的3000余件文物捐献给故宫博物院;1985年,河南农民何刚拒绝了文物贩子的高价收买,不远千里将19件在老家挖地基时发现的文物捐献故宫博物院;香港同胞叶义捐献清代犀角雕弥勒佛像、美籍华人杨令茀捐献清代玛瑙牡丹纹花插……

  饮其流者怀其源。展柜中一份份守护中华文脉的朴素热忱,将我们的文明托举向更远的未来。

10月16日,观众参观“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文物保护事业不仅需要历史担当,也需坚守匠心精神。

  经过25年的精心保护与深入研究,故宫宁寿宫花园第一、二进院落今年面向观众开放。位于花园内的“天工匠心——宁寿宫花园的历史与守护”展览,将焦点对准了这片区域的历史文化价值与保护修复成果。

  宁寿宫花园又称“乾隆花园”,是清代乾隆皇帝为晚年生活构建的理想居所,在中国乃至世界古典园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展览中,无论是竹丝镶嵌、掐丝珐琅等修缮工艺的展示,还是营建档案、整体烫样的陈列,都生动揭示出工匠们如何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保留文物的历史信息,同时延长其寿命。这一原则的实践,不仅帮助文物古建重现昔日光彩,更体现我国文物保护修复领域理念的不断完善与更新。

这是故宫宁寿宫花园一角(9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有人为地上文物古建的延年益寿倾其一生,有人为探寻“地下紫禁城”的奥秘钻研至深。

  紫禁城作为中国古代都城营建技术的集大成者,其地下遗存所展现的营建技艺,不仅承继了古代都城营建的关键内容,而且在实践中系统发展。“九重之下——故宫造办处旧址考古成果展”勾勒出从元代至清代晚期紫禁城的连续演变,映射出中华文明在技术、知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特质。

  故宫博物院考古部主任徐海峰介绍,2020年10月以来,故宫考古人连续五年对造办处旧址区域开展科学发掘工作,揭示出元代、明早期、明中晚期、清早期、清中晚期共五个时期的遗存,为阐释紫禁城建筑历史文化价值、丰富北京建筑史等提供了最新的考古实证。

这是展出的故宫造办处旧址的地层切块模型(1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从百年前的变局到抗战时期的坚守,无论是保护、修复,还是捐献、考古,故宫博物院一直和国家民族命运与共,和文物事业发展相行相伴,总能凝聚起一群人、一种精神,为之奔走呼喊、为之添砖加瓦。

  正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几大展览,就为我们铺展开这样一幅绵延百年的文明画卷。描绘它的不仅是文博专家、历史学者,也是每一个走进这座博物馆的普通人。百年事业生生不息,新的历史已开始书写。

  策划:张晓松

  主编:林晖、孙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东吴新趋势价值线混合净值上涨3... 东吴新趋势价值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东吴新趋势价值线混合,代码001322)公布11月...
大成正向回报灵活配置混合A净值... 大成正向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大成正向回报灵活配置混合A,代码001365)公布11...
国富金融地产混合A净值上涨1.... 富兰克林国海金融地产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国富金融地产混合A,代码001392)公布11...
招商移动互联网产业股票基金A净... 招商移动互联网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招商移动互联网产业股票基金A,代码001404)公布11...
国联鑫起点混合C净值上涨1.6... 国联鑫起点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国联鑫起点混合C,代码001414)公布11月25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