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赵承辉(右一)和摄友们在湖南永州蓝山县云冰山景区拍鸟。黄玲玲摄“来了!”随着一声低语,一道泛着深蓝光泽的身影掠过树梢,“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此起彼伏。5月11日,经过3次“蹲守”,61岁的赵承辉终于在湖南永州蓝山县的密林里用镜头捕捉到这只尾羽如飘逸绶带的精灵,那是他心心念念的绶带鸟。
蓝山县地处罗霄山脉“千年鸟道”上,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中转站。这里每年途经候鸟120余种、数量超350万只,是观鸟、拍鸟的理想之地,吸引了众多银发族。
赵承辉便是其中一员,去年退休的他今年第三次从广东连州奔赴蓝山。
在蓝山县云冰山景区四海坪观鸟点,赵承辉熟练地从后备厢取出装备:望远镜、数码相机、长焦镜头、三脚架等一应俱全。“这一整套设备大约花费七八万元,不少还是网上购买的。尽管开销不小,但为爱好买单,能让晚年生活多一份精彩,很值得!”他边调相机参数边说。
云冰山景区地处南岭山脉,鸟鸣声此起彼伏。赵承辉专注地守在“大炮”镜头旁:“蓝山生态好,鸟类众多,有很多珍稀鸟类。这次的目标是拍绶带鸟,前两次没拍到,我回去晚上都睡不踏实。”
观鸟之余,赵承辉也尽情享受着旅行的乐趣。“花30元坐上这条传送带,几分钟就能直达山顶,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太方便了。”在云冰山景区,赵承辉对登山“魔毯”很是满意。为了让银发游客能够“走得动、看得清”,景区斥资600万元开展适老化设施改造,进一步提升老年游客的游玩体验。
云冰山景区工作人员唐海珠介绍:“我们提供别墅、民宿、星空房等多种住宿选择,每晚费用在400元至1000元不等。观鸟活动不仅丰富了景区业态,还带动景区去年直接增收300万元,间接增收约1200万元。”
蓝山还通过举办“四省联合观鸟节”、观鸟摄影大赛等活动,串联起特色观鸟旅行线路,带动像赵承辉这样的银发族,从单纯观鸟转向游玩、餐饮、住宿、购物等多元消费体验。
除了蓝山,赵承辉还有个“心头好”是云南的百花岭。“当地村民自建的鸟塘,能同时容纳不少拍鸟爱好者,30元的盒饭、100元的住宿,我们拍鸟不为吃住发愁。”赵承辉说。
在观鸟活动的带动下,百花岭村的民居客栈、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生态水果种植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观鸟旅游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赵承辉还有一次特别的观鸟体验在黑龙江大庆。那次,为了拍摄珍稀的大鸨,他花费1000元报名参加了当地的观鸟团。行程中,大家统一乘坐拖拉机牵引的超长敞篷观鸟车,在辽阔的草原上寻觅大鸨的踪迹。
大鸨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那次行程中,他不仅如愿以偿抓拍到大鸨优雅的身姿,更深度体验了东北的民俗文化、品尝了特色美食。
“观鸟离不了‘鸟导’,有些珍稀的鸟类只有他们带着才能拍到。”赵承辉说,熟悉地形和鸟类习性的鸟导是带拍鸟爱好者寻找当地鸟儿的“活地图”。在湖北广水市平靖关村,为拍摄珍稀的黑冠鹃隼,赵承辉花100元聘请当地资深的鸟导。循着鸟导的指引,他在一处猪栏旁架起设备,静静守候9个小时,终于用镜头定格下黑冠鹃隼的珍贵画面。赵承辉说,在平靖关村,有的村民不仅当鸟导,还开起农家乐和民宿。
“我去各地观鸟的景区门票和油票都有好厚一摞。”赵承辉说。15年的拍鸟生涯中,他的“追鸟地图”不断拓展。从南到北,他用镜头追逐飞鸟,大半个中国都留下他的足迹。
在赵承辉看来,观鸟的不确定性最有魅力。拍到新鸟种的喜悦,或是弥补上次遗憾的兴奋,都让人上瘾,“在相同季节重逢熟悉的鸟儿,就像和老朋友见面,也很开心。”
“我们今天这一车人平均年龄62岁,最大的68岁。”开着越野车,约上三五老友,在观鸟途中体验风土人情、品尝美食。赵承辉和老伙计们这样的生活,既让自己过得开心自在,也给沿途的餐馆、旅店带来了生意,为地方添了人气、增了收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杨 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