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秉承“博学厚德 求是笃行”的院训,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为目标,用实传统法文化的秩序智慧,提升法学人才的培养实效,数千名毕业生凭借扎实的法律基础、较强的法律实务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务实的精神,成长为优秀的法官、检察官和知名律师,深受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梳理传统法文化的秩序智慧 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夯实思想根基。学校领导为师生讲授“开学第一课”,激励引导全体学生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新时代“六地”目标的奋斗者,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学院教师受邀做客CCTV-12《法律讲堂》文史版系列节目《清廉故事汇》,主讲《敬民篇》《监察篇》《肃贪篇》,用直击人心的讲述带领观众感受美德的力量,共赴清廉的新春之约。
明确育人方向。学院成功举办“涉外法治建设高端论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法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围绕“就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法的一组断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以与国际法相关”等主题进行研讨并达成共识,与会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法紧密相关,坚定法治自信、讲好中国法治故事至关重要。举办以传统礼仪法为主题的讲座,从法学角度对古代礼仪法文化进行研究探讨,明确传统礼仪法文化研究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不断挖掘凝聚中国传统智慧的法律资源。
发挥传统法文化的秩序智慧 提升人才培养实效
学院高度重视多元化培养法学人才,充分发挥传统法文化的秩序智慧,多举措增强法学人才培养力量,扎实培养更多德法兼修的应用型一流法科人才。
以教育教学促提升。学院厚植“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情怀,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切实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力造就更多新时代优秀法治人才。发挥好学科优势,加强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等课程的建设,配齐建强授课队伍,打造坚强学习阵地。不定期举办“传统法的当代价值”等不同主题的“法学专家讲坛”,打造让学生接受法学专家思想启迪的窗口,促进学生的学术成长,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以政校企合作促提升。学院与沈北新区检察院建立深入、体系化的校检合作机制,开展“法学理论与实践”精品课合作,成功开发“检察官职业道德及养成”等系列精品课,促进法治人才培养。加强与司法实务部门的联系,与50余家公检法司和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先后走访多家律师事务所,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促进人才培养、法学教育、理论研究与司法实务的紧密结合,携手多家单位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贡献力量。
转化传统法文化的秩序智慧 激发人才培养动力
学院贯彻“强管理、重服务、育队伍、出精品”的工作理念,扎根中国本土历史实践,深入挖掘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结合现代法治需求,打造科研精品、营造科研氛围,为法学人才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动力。两位教授受聘为辽宁省人民政府立法咨询首席专家。
学院充分挖掘中国古代司法经验与智慧,编撰《司法文明集览·司法案例卷》,其中中国案例选自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等7个历史阶段,收录具有典型司法意义、展现法官智慧与经验的司法案件。
学院举办“隋唐律令立法语言分类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隋唐律令立法语言分类整理与研究”子课题的任务与工作规划为主题,采取律令解读、词汇研究、综合比较等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展示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助推学术创新。
学院应邀参加“2024年中华优秀法律文化论坛马锡五审判方式分论坛”学术研讨会,与来自北京、辽宁等11个省市、10所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法律实务部门负责人,对相关案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夏婷婷)
上一篇:古埠现新韵 繁华今胜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