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年轻人婚恋观
结婚这件事儿,年轻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为爱领证
今年5月20日和5月21日是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施行后,首个结婚登记高峰时段。却扇展颜、交拜行礼、携手盟誓、解缨结发……日前,我市各县区结合“520”“521”这充满爱意的特殊日子,纷纷为领证新人们举办了集体婚礼等活动,极简又不失浪漫,让身在其中的年轻人感受到浓浓爱意。
但不婚、晚婚也逐渐成为多数年轻人的人生选择。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10年下降。2024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数343万对,相较于去年同期,减少了49.8万对。数据的背后,反映出如今年轻人婚恋观的新趋势。关于结婚这件事儿,年轻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连日来,记者走近多位不同婚姻状态的年轻人,探寻他们关于婚姻的独特看法。
年轻人纪念领证幸福时刻
为爱领证
婚姻是人生的新起点
5月17日,22岁的王珂与相恋一年的男友领了结婚证。这位刚大学毕业的姑娘,赶在“520”领证高峰前三天完成登记,从提交身份证、填写申请表到加盖钢印,全程用时仅8分钟,这让她不禁感慨:当两个人三观契合、状态同频时,结婚可以如此“轻盈”。
王珂与男友从事同一行业,日常有较多共同话题。她形容自己是“急脾气”,而男友是少言寡语的“行动派”,性格互补让两人相处融洽。“在我没有结婚之前,我的父母包括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向我传递出结婚很复杂,要考虑很多现实问题的观念,其实在我看来,只要当下我和这个人相处得舒适就足够了。而且未来的变数我也没办法预知,我只知道此刻的合拍是真实的,我比较看重眼前的情感状态。”王珂认为,结婚早晚不重要,关键是工作稳定、感情稳定、物质基础满足。为爱领证,婚姻便是人生的新起点。
不是不婚,是缘分未到
与王珂的果断不同,27岁的阿喜在婚恋道路上正经历着更多思考与等待。
“就在今年,我周围同龄的朋友们突然之间都结婚了,也有人孩子已经出生了。”阿喜看着身边朋友陆续结婚,难免陷入焦虑,“我总共谈过三段恋爱,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挺好的,但是到最后要么是因为性格不合,要么就是因为工作缘故,最终走不到一起。”性格内向腼腆的她甚至一度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压根就不适合恋爱结婚?
面对父母的催促和周围人带来的压力,阿喜也曾尝试通过相亲或亲朋好友介绍寻找伴侣,但年龄和性格的原因让这些尝试无果而终。如今,她逐渐释怀:“感情这种事情不能病急乱投医,越急越会误导自己。我觉得自己只是还没有遇到对的人,所以现在随遇而安就好,我相信对的那个人终究会出现。”
今年“五一”假期,31岁的冯彦军5天内辗转了3个城市,没有“特种兵式旅游”,只有“特种兵式随份子”。看着身边同学好友纷纷步入婚姻殿堂,至今单身的他也有点着急。“家里人催得紧,我也想谈场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但是工作太忙了,社交圈又小,一直没有合适的。”冯彦军说,自己并不介意相亲,只是缘分一直没到。
他清醒地知道,婚姻需要“感情、地域、物质”的多重契合。“见过太多因为异地或现实压力分开的例子,所以不敢轻易开始。”他坦言,身边不乏“恐婚”的同龄人,有人因职场竞争选择独身,有人因情感创伤畏惧亲密关系,而他更倾向于顺其自然:“婚姻不是赶时髦,得等两个人都做好了准备。我相信缘分。”
“我们领证啦!”
不接亲、不办席,年轻人的新式婚礼
没有接亲、堵门、送亲等一系列复杂流程,没有在众人面前的宣誓与仪式,一切从简,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旅行结婚……如今,像“公交车婚礼”“定制主题婚礼”“旅行目的地婚礼”等个性化的新式婚礼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
5月20日,来自黑龙江的张小松与辽宁的郑跃琳,在榆中县婚姻登记处喜结良缘。这对甜蜜的夫妻也在筹备自己的婚礼。他们告诉记者,之前参加过家里亲戚的婚礼,传统的婚礼要提前筹备很久,婚礼当天还有接亲、送亲、改口等各种仪式、习俗,一天下来,两位新人和新人的父母都累得够呛。“我的想法是越简单、越纯粹越好,不想在婚礼当天把自己搞得那么累,两个人旅行结婚结合亲友答谢宴的方式,其实很符合我们这些年轻人的需求。”张小松说。
领证纪念
以前结婚流程太复杂,现在流行“三无婚礼”无车队、无接亲、无伴郎伴娘,省心省力;以前婚礼当天必须早起,现在提前几天拍晨袍、秀禾,“预制”成了节省时间的最优解;以前仪式感过重太煽情了,现在2分钟婚礼VCR放完直接开席,席间播放“电子榨菜”《甄嬛传》《猫和老鼠》,或者请歌舞团表演来助兴;以前酒席上喝酒喝到不省人事,现在敬茶都可以是敬奶茶……年轻人的新式婚礼逐渐摒弃传统婚礼的套路化、形式化,主打形式创新和经济省事。
“仪式的意义,在于增加人的幸福感,让人感受到被尊重、被在乎。所以不管哪种形式,只要让人感到幸福,就达到了结婚的目的。”张小松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梦圆 见习记者 巨思琦 文/图
责任编辑:任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