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甘肃·陇人骄子】
匠心熔铸公路梦
——记定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安定公路段机械操作手张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在蜿蜒的公路线上,他与轰鸣的机械为伴,用青春丈量着每一寸沥青路面,用匠心雕琢着每一段公路坦途。
他叫张伟,是定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安定公路段的机械操作手。
“部队的艰苦训练,练就了我结实的筋骨,铸就了我坚毅的性格。”2014年,退伍回到家乡的张伟投身公路养护一线。他深知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和使命。
在安定公路段的机械停放场,压路机、挖掘机、摊铺机整齐排列,张伟穿梭其中,指尖划过机械的机身,如同抚摸老友的脊背。
谁能想到,这个能熟练操作各种机械、获得多项专利与荣誉的“机械大拿”,刚工作时,对于庞大的设备和震耳的发动机还带着些许恐惧。
“左手握着方向盘、右手控制着大小臂操作杆,对于旁边师傅的指导,紧张到啥也听不见。”回忆起刚开始学习操作装载机时的情景,张伟说,几天的实践操作下来,自己没有一点长进。
做人做事,一定要有信念!为了克服内心的恐惧,张伟每天天一亮就到单位,爬上装载机练习,上车、启动、松手刹、收小臂……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机械上。
带着师傅的期许和坚定的信念,张伟很快熟练掌握了压路机、挖掘机、摊铺机等各类机械的操作技能,成为机械化养护的多面手。
2017年,到了油路修补的忙碌季节。张伟驾驶的双钢轮压路机,突然出现了动力不足的故障,公路段连续邀请了3家专业修理厂商,都无法找到准确原因,价值57万元的设备只能暂时搁置。
张伟毫不气馁,上班请教同事,下班就跑到周边维修厂家,学习检修知识。周末又到机械库房,对油路系统中的零部件逐一检查。经过5天的细心检查,终于排查出吸油管上一个不到1毫米的沙眼。
“部队教会我什么是担当,公路养护则让我懂得什么是民生。”他说,每当看到老乡们的土豆、药材、粉条等源源不断从自己管养的路段顺利运出大山时,自豪感油然而生。
2022年4月,安定公路段对国道312线车辙病害进行集中处治,高温下的操作室如同蒸笼,张伟连续26天坚守在一线,和同事们“啃”下了4万平方米的“硬骨头”。当年,安定公路段被共青团省委、省应急管理厅授予“甘肃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荣誉称号。
2023年底,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张伟主动请缨,成为定西公路应急保障尖兵突击队的一员紧急奔赴灾区。挖掘机的铲斗一次次扎进废墟,又一次次扬起尘土。张伟和队友废寝忘食,只为排危拓宽,保障道路畅通。
积石山县柳沟乡樊家沟村的道路被塌方阻断,1万余立方米土石堆成了小山。得知这一情况的张伟和队友采取“人工+机械”方式,仅用12小时,便打通了樊家沟村三社农村道路,保障了救灾物资和活动板房的顺利运输。
开展国省道公路巡查检查、完成清疏排水口、维护交安设施……张伟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公路养护一线,保障群众的出行安全。
如果说公路养护是一场与岁月的较量,那么创新就是突破桎梏的利刃。
2023年,张伟破格晋升为“定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创新委员会”成员,他全身心投入到设备改进和技术创新中去,先后参与了压路机安全防护装置改造、波形梁清洗机、安全锥桶摆放回收机等十多项实用性专利发明。
为解决桥梁泄水孔堵塞难题,他们用废旧钢材焊制疏通工具;针对路面贴缝效率低的问题,他们设计出带振动压实结构的手推车;养护现场作业安全至关重要,他们升级改造的压路机安全防护预警系统,在全省推广应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新时代的公路养护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也让张伟在圆梦路上越走越远。这些年,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技术标兵”等多项荣誉……
从橄榄绿到公路橘,不变的是守护;从机械“小白”到荣誉等身,不变的是初心。
当车轮碾过平整的路面,当汽笛打破高原的寂静,张伟知道,这就是他的战场,也是他永不退伍的誓言。
责任编辑:王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