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多少少都难免会有点头疼脑热,比如头痛、牙疼、关节痛、“姨妈”痛……
止痛药是家家户户的常备药之一。为什么止痛药吃了还真的就不疼了?它是怎么知道我们哪里痛的呢?
人类疼痛最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炎症性疼痛,也就是发炎了,二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离不开前列腺素的“功劳”。
前列腺素是致痛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易产生疼痛信号且传递给大脑,从而使人感到疼痛。拔牙、摔跤引起的疼痛及各种炎症疼痛等,都与前列腺素密切相关。
当人体因疼痛用药后,止痛药就要开始它的“寻痛”之旅。止痛药首先进入小肠,穿过小肠壁进入肝脏,它在这里要躲开能让药物变形的酶,才能顺利进入血液。
止痛药接着搭乘血液“顺风车”前往全身各处寻找目标。它会使用排除法:挨个上门询问器官疼不疼。如果吃药后一段时间内还在疼,可能是药物还没到达这个器官或部位。
止痛药找到了治疗目标后,就要去解决疼痛的罪魁祸首。药物和产生前列腺素的“环氧化酶”结合,能阻止更多前列腺素的合成。但已经合成了的前列腺素,只能交给时间来解决了。
止痛药分两类,一类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如曲马多、吗啡、杜冷丁等。另一类是作用于外周系统的,一般指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常见的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等。
有些疼痛是身体在报警。若随意使用止痛药,有可能掩盖原发病,不利于患者和医生观察病情。对于不明原因的疼痛,如腹痛、胃痛、头痛等,要及时就诊查明原因。
◎文/光明网漫画/杨仕成
上一篇:更加注重时机力度
下一篇:科技之光闪耀三江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