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今年工作,必须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2025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更加注重时机力度,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用好一切政策举措、挖掘一切潜力资源,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这就要求我们,在各项工作中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做好“时”的文章,在生态保护、清洁能源等领域建立政策响应快车道,又要把握“度”的均衡,确保投资强度与生态承载力动态适配,更要追求“效”的突破,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看得见的民生改善和产业质变,正确处理“稳与进”“立与破”“量与质”的辩证关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融入服务全国大局中彰显担当,在抢抓战略机遇中主动作为,在应对困难挑战中砥砺前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一、强化时序感知,锻造机遇捕捉敏锐度
这些年,我们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特别是在国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革窗口期,将碳汇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政策机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数据显示,2024年青海电力总装机突破7100万千瓦,新增清洁能源装机1680万千瓦,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分别达94.6%、70%,丰富的绿电资源支撑起全新的产业,我们抓住时机推动青海经济持续向上向好。2024年,青海省在应对困难挑战中砥砺前行,抓住国家支持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和区域均衡发展,全省生产总值增长2.7%,城镇调查失业率5.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5%,经济运行平稳健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亮点纷呈,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把握机遇,不仅需要对外部变化保持高度敏锐性,更要有系统的规划和精准的战略布局。在国家大力推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的战略框架下,青海要提升时机敏感度,精准把握生态保护、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政策机遇,充分利用“时”的关键,打好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组合拳”。强化机遇敏锐度,要求青海必须突破传统的资源依赖思维,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增强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意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近年来,青海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倾斜为动力,优化政策环境,推动经济向稳而强、产业向绿而行、生态向新而进、民生向暖而行、社会向和而融。面对当前发展的关键时机,青海应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把握和运用好时机力度,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为青海新一轮发展创造机遇。在“数字中国”战略大背景下,青海要借助数字技术提升产业效率和质量,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打造智能、环保、可持续的经济结构,推动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因地制宜丰富具有青海特色的应用场景,推动绿色算力赋能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
二、从增强执行力开始,打造精准施策的“度量衡”
在新时代背景下,青海通过精准施策、统筹兼顾,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动员全省上下以更大力度推进高质量招商引资,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着力培育体现青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不仅是对生态环保提出的更高要求,而且明确了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各地区各部门必须紧密结合青海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社会结构,以创新为引领,科学谋划、精准施策,避免“一刀切”式的解决方案,深度融合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推动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
青海以“精准施策”为核心方法论,以“提升执行力”为实践抓手,系统构建政策落地、资源整合与动态调控的治理体系,深化基础设施“穿透式调度”,重点布局算力网络、新能源电网等新基建,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撬动产业链升级,激发内需潜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具体项目和行动。各级政府在推动产业发展、加强生态保护、优化民生保障等方面要打破“条块分割”,强化跨部门合作,形成系统的政策执行链条,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用足用好政策机遇,抓住消费、投资两个关键,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是做好青海工作的重要路径。要充分利用国家宏观政策,结合青海实际,围绕消费、投资双引擎,以精准之策破题、以执行之力作答,推出“一城一策”促消费行动,扩大绿色家电、文旅康养等新消费场景,深化“政策—执行—反馈”螺旋优化机制,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治理智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原实践范例。
三、优化协同系统,放大时势塑造的影响力
2025年是青海加快绿色转型、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一年,各项改革与发展措施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协作推进。只有加强政策协调、把握发展时机、加大执行力度,通过系统化、协同化的政策执行,才能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形成协同效应、放大政策效能。各级政府和部门在落实政策时,要协调一致、紧密配合,避免“各自为政”局面,确保政策的统一性与执行的一致性。
青海在绿色能源、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各级政府要抓住时代机遇,通过政策引导,推动绿色能源产业的集聚与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要结合地方特色,优化产业链条,提高绿色电力的产值与效益,实现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把握各地区的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打破区域壁垒,推动资源、资本、技术等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与优化配置,强化协同联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发展成果共享。
在抓落实时善于抓住时机,就要因势而动、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就要以深层次改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2025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深化改革促开放、以扩大开放促改革,持续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拓展新空间”,为此,青海要进一步开放市场,以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资源,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金融改革和政策优化,降低融资成本,推动企业发展,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更强动力。要更加坚定更加主动地融入和服务全国大局,以重点突破、区域竞相发展带动青海高质量发展,在差异化发展中加强协同联动,通过内力筑基和外力赋能,不断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动能,培育形成更多增长极、动力源,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坚持“早字为先”,行动上再快一点、力度上再大一点,促使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以全链条责任落实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破解青海区域发展不平衡,努力实现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作者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上一篇:率调研组来青开展专题调研
下一篇:止痛药是怎么知道我哪里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