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种由父母注册、代子女相亲的新型线上平台悄然兴起。家长通过App主动筛选对象、直接沟通,甚至在线“面试”未来儿媳、女婿。这种看似“老派”又很“现代”的相亲模式,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
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发现,这种做法虽然延续了传统公园相亲角的功能,但通过网络手段突破了地域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婚恋中存在的代际焦虑与沟通尴尬。尽管父母参与度提高,但子女的意愿依然是最终决定因素。
家长不必再蹲相亲角
手机里“什么都有”
公园里的相亲角一直人气不减,现场多为替子女择偶的家长。男女资料被整齐摆放,有的父母还会携带子女照片,以便遇到合适人选时进一步交流了解。
但近来,父母为子女相亲的方式也在悄然转变。随着“完美亲家”“成家相亲”等新型相亲平台的上线,家长们也逐渐从线下公园相亲角转向线上。通过注册账号、筛选资料,父母之间先建立初步联系,再将认为合适的人选推荐给子女,实现了传统相亲模式的线上延伸。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注册这类平台时,家长需先搜索相关小程序或App,填写“找儿媳”或“找女婿”的具体信息,包括儿女的年龄、身高、学历、工作地,以及对子女未来伴侣在学历、年龄、身高等方面的要求,同时需填写子女的优势条件,如房产、车辆、工作、婚姻状态等。在手机号码完成认证后,即可开始相亲流程。
据了解,平台每日会向家长推荐匹配对象,信息包括年龄、身高、居住地、收入情况,以及家庭、工作、财务等基本情况。如觉得合适,家长可查看对方详情与照片,并进一步与对方家长沟通。初次注册时,平台会赠送几次免费联系机会,如想继续使用,则需购买年卡或充值成为会员。
根据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的截图,在一些“父母代注册”的婚恋平台上,家长在浏览信息时若看到心仪的人选,可以通过平台的“一键分享”功能,将对方的资料页面直接转发给子女(一般通过微信)。子女点击链接后,能够查看对方的照片、基本情况、择偶要求及对方父母填写的详细介绍等信息。
如果子女觉得条件合适,家长可以在平台中申请获取对方父母的联系方式(如电话号码),由双方父母先进行初步沟通。若双方交流顺利,通常会互留子女的微信或手机号,以便由年轻人自行进一步接触和了解。
爸妈只做辅助筛选
自己决定是否相处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网友对这类相亲软件提出质疑,认为由父母直接出面交流,可能带有“包办婚姻”或干涉子女私生活的嫌疑。还有一些家长甚至同时在多个平台为子女寻找对象。
不过,在一些亲身参与者看来,父母的“过度参与”并不能简单评判,关键在于彼此之间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与理解。
33岁的王峰就和父母达成了“推荐-确认-沟通”的“代相亲”模式——父母若看到合适的人选,会先将信息发给他确认,只有他同意了,父母才会与对方家长进行下一步交流。
“如果我不感兴趣,父母之间聊得太多也会尴尬,而且就算我感兴趣,对方也未必认可我。”王峰强调,自己的意愿仍放在首位,而父母也表示理解,“既然选择相亲,就要准备好面对‘选择与被选择’。”
通过平台线下见过三位女孩后,王峰如今已经有了稳定交往的女友。“其实感觉和朋友介绍的相亲差不多。胜在父母事先聊得比较充分,基本信息互相心里都有数,见面时反而更容易展开话题。”
北青报记者联系到一家主打“家长注册”的婚恋平台。该平台负责人表示,传统婚恋平台更侧重子女间的情感匹配,而家长往往更看重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现实因素,这种差异催生了面向家长的专属平台。平台倡导“婚姻需要家庭参与”的观念,同时也强调尊重子女的自主选择。
从被催婚到压力减小
让年轻人松了口气
35岁的李丽曾长期被父母催婚。“那时候我妈为了给我找对象,四处打听、费尽心思。”她说,由于父母远在老家,人脉有限,只能托人介绍。
“我前后相亲了近20人,大多只是加了微信,简单聊几句后就不了了之。”李丽回忆,传统相亲效率并不高,很多介绍只是出于情面,随便找个未婚的来应付,往往并不合适,对方也未必真心想结婚。2023年,她得知父母注册了相亲平台,反而觉得“清净”了些,“他们在平台上忙着交流,催得也自然少了些。”
王峰认为,线上平台既给了父母一个“发挥空间”,也缓解了因婚恋问题引发的家庭紧张氛围。“父母在老家,逢年过节见面总会催我谈恋爱,平时打电话也常提起。”王峰说,直到去年,他无意中发现父母注册了相亲平台,悄悄帮他物色对象。“当时看到他们手机里的推荐信息和聊天记录,觉得还不错,至少平台上的资料看起来比较真实可信。”他表示,过去由于距离限制,父母很难介入,如今借助平台,反而让他们安心了不少。
在王峰和李丽看来,相比传统由亲戚朋友介绍的方式,这类由父母参与的线上相亲平台确实带来了不同的体验。
让王峰印象深刻的是,父母在平台上的交流方式非常直接。“一上来就问对方孩子有没有房子、收入怎么样,甚至还会问退休金等现实问题。”相比之下,年轻人自己使用相亲软件时往往不好意思直说,聊天容易陷入尴尬,效率也不高。“而父母之间更务实,目的明确,反而省去了我们这一代常见的顾虑。”
他还注意到,一旦聊得深入,父母之间还会交流子女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回来,线上线下之间的衔接也更自然顺畅。
李丽表示,过去父母托人介绍的相亲对象“圈子太小”,选择有限,而线上平台则提供了更多可能。即便对某人不满意,也不必像线下那样顾及长辈面子、费心找理由婉拒,线上互动少了这层人情负担。
“现在我可以接受和父母推荐的对象见面,但能否进一步发展,还是要看自己的感觉。”李丽说,“父母提前把条件摊开,符合标准再继续聊,也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试探。若能走到一起,这些现实因素迟早也都是要面对的。”
在父母的助力下,李丽于去年顺利步入婚姻。“一开始加了好友没太上心,拖了几天,是父母催促后才去见的。结果没想到还挺合拍,”她笑着说,“归根到底,还是看缘分。”
文/本报记者 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