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8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刘家璇 摄像 田超
“在湖南,你的创业想法都能成真!”5月25日,在长沙开幕的“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周活动现场,伊拉克籍创业者康天手持一本《中南大学校园户外活动教材》,讲述了自己从留学生到跨境贸易创业者的蜕变故事。
迷茫中抓住机遇转型
康天的创业起点是中南大学的体育课堂。作为该校留学生,他与导师共同编写的教材曾是校园里的热门读物。临近毕业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让他看到新可能:“在中国学到的体育知识,难道只能留在学校?”彼时湖南正积极拓展对非贸易,他敏锐意识到,同样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伊拉克,或许能成为中国体育器材的潜在市场。
然而,创业初期的困难远超想象。
签证办理繁琐、启动资金短缺、文化差异……这些沟通障碍一度让康天陷入迷茫。转机在湖南推出创业签证政策后出现,他顺利通过申请,成为全省第三位获得该签证的外国人。“这张签证不只是一张纸,而是湖南在说:‘欢迎来这里打拼!’”康天回忆起拿到签证时的激动,眼中仍有光芒。
多方助力实现创业“突围”
真正开展跨国贸易后,康天遭遇了更大挑战。
语言不通导致的沟通误会、跨境业务流程的陌生,让他在2023年几乎放弃。关键时刻,湖南的创业扶持政策为他打开突破口:政府组织的跨境电商培训让他掌握贸易规则,长沙海关开通的“绿色通道”实现货物快速通关,甚至有中国朋友鼓励他:“你做的不只是买卖,更是让不同国家的人成为朋友。”
这些支持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2024年,康天的公司完成首笔200万元钢材订单,打开伊拉克市场。如今,他的长沙康思凯进出口有限公司不仅出口中国体育器材,还将伊拉克椰枣等特产引入湖南。“货物交换的同时,两国的文化和信任也在增长。”他说。
愿搭建文化交流桥梁
站在创新创业周的舞台上,康天的目光已投向更远的未来。他计划依托湖南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扩大中伊跨境电商规模,同时推动两国青年文化交流。“湖南教会我体育知识,现在又通过经贸会让更多人实现梦想。”他举起手中的教材,“这本书曾是我的校园记忆,现在它是连接世界的桥梁。”
康天的故事并非孤例。据了解,本届创新创业周吸引了全球21位青年展示创业成果,发布122项技术攻关榜题,并促成14个大学生创投项目签约。正如活动主办方所言,湖南正成为青年创新创业的热土,通过政策创新、平台搭建和资源整合,让“敢想敢做”的梦想照进现实。
“只要你敢想敢做,湖南会帮你实现梦想!”康天的话语回荡在会场,也为无数逐梦青年点亮了一盏明灯。在“一带一路”的时代浪潮中,这样的青春故事,正在三湘大地持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