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章驰 北京报道
每周日,“合规周报”会盘点最近一周国外人工智能、科技竞争、个人信息保护上值得关注的动态。
本周,我们重点关注监管层面的工作,网信办发布算法治理阶段性成果,提及重点平台开发上线“茧房评估”“一键破茧”等创新功能;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智谱清言、Kimi、虚拟恋爱 AI等35款APP被通报;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了《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8种不合理收费行为。海外方面,谷歌与Character.AI 被发起反垄断调查。
行业监管
1、算法治理阶段性成果发布 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优化多项功能
据网信办官网,“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中央网信办督促指导重点平台针对性优化信息推荐算法功能、调整信息推荐算法规则。重点平台积极响应,重点平台开发上线“茧房评估”“一键破茧”等创新功能。
2、个人信息防泄露!我国将推广应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
5月23日,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自7月15日起施行。与去年7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管理办法》有多处重要改动,包括更强调网号网证使用的自愿性,注重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群体的保护等。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移动端版本“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已对接400余款App,但不同App使用相关服务的业务场景有差异。
3、《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5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平台要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健全收费规则、收费公示等制度机制,严格履行减收、免收费用承诺,审慎评估收取保证金必要性,按照平等自愿原则开展推广服务,保障平台内经营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明确了重复收费、只收费不服务、转嫁应由平台自身承担的费用、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购买服务或者参加推广、促销活动并收费;利用不合理的保证金等形式变相收费或提高收费标准;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平台内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等8种不合理收费行为。
4、智谱清言、Kimi、虚拟恋爱 AI等35款APP被通报
据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要求,经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在应用宝中35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
海外动态
1、谷歌收购Character.AI的交易招致美国司法部反垄断调查
据报道,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Alphabet Inc.旗下谷歌公司是否因与一家知名聊天机器人制造商达成协议使用其人工智能(AI)技术而违反了反垄断法。反垄断执法人员最近告知谷歌,他们正在调查谷歌是否与一家名为Character.AI的公司达成协议,以规避政府的正式合并审查。去年,这家聊天机器人制造商的创始人加入了谷歌,谷歌还获得了使用其合资公司技术的非独家许可。
2、美国加州两家律所使用 AI 生成虚假材料,遭法官重罚 3.1 万美元
据报道,美国加州一名法官迈克尔・威尔纳严厉批评了两家律师事务所在未披露使用 AI 的情况下提交文件的行为。此前,他收到一份补充文件,其中包含了“大量虚假、不准确且具有误导性”的法律引用。迈克尔・威尔纳法官对涉事律师事务所处以 31000 美元(现汇率约合 22.3 万元人民币)罚款,并表示:“没有任何合格的律师应该将研究和写作外包给 AI”。
3、全球四分之一岗位可能受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
据新华社消息,国际劳工组织20日发布一份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就业的报告表示,全球四分之一的工作岗位可能受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报告显示,高收入国家就业岗位受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的比例更高,达到34%。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理论上能实现多种任务的自动化,文职类工作面临的风险最为显著。这些岗位曾是发展中国家增加女性就业的途径,因此女性就业更易受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力的持续扩展,媒体、软件开发和金融等高度数字化的工作岗位也面临日益增长的风险。
4、美国首例AI心理伤害诉讼:法官裁定谷歌与Character.AI须面对未成年人自杀案指控
据报道,此前,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母亲 Megan Garcia 指控人工智能平台 Character.AI 的聊天机器人导致其 14 岁儿子自杀。联邦法官裁定,谷歌与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Character.AI必须面对这起诉讼。法官认为,两家公司未能证明美国宪法关于言论自由的条款足以驳回起诉。诉状称,Garcia的儿子沉迷Character.AI的聊天机器人后走上绝路。该平台曾以“真人”“心理治疗师”等虚拟身份与受害者互动Character.AI回应称平台设有安全机制阻止自残讨论,谷歌则否认与Character.AI存在技术关联,对裁定表示不满。此案被视为AI心理伤害责任领域的里程碑,律师Meetali Jain称裁决为科技法律问责树立了新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