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周孝清 □ 本报通讯员 陈妙庭 清晨的铅山县河口镇,古樟掩映下的明清老街飘着茶香,商户们笑着招呼客人,老人围坐石凳下棋,孩童奔跑嬉戏……这幅“百姓和乐、邻里和睦”的画卷,正是江西省上饶市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上饶坚持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全面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实战化运行,聚焦矛盾纠纷预警多点触发、多元化解、推动“线下、线上”问题一体收集,统筹化解,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的终结点。 截至目前,上饶12个县(区)综治中心及其辖区内乡镇(街道)全部完成实体化建设,部分乡级综治中心利用便民服务中心现有资源完成整合建设。
预警信息多点触发
“今天再不退钱,我们就把老板扣押起来。”不久前,铅山县河口镇某百货超市门口,聚集着70余家供货商及数百名群众,大家情绪激动,现场秩序一度陷入混乱。 当天,铅山县综治中心短时间内接到4次群众投诉电话,反映该百货超市突然倒闭,存在购物卡“未退款”情形。预警信息经上报,该县紧急成立由政法委、公安、法院、信访等9个部门组成的应急处理专班,组织人员一边到现场恢复秩序,一边开展调解工作。历经15天时间,最终完成470余万元购物卡退款和供货商前期债务清偿,及时防止事态恶化。 这起群体性事件得以迅速平息,与铅山县推行的一项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密不可分。铅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委政法委书记梁波介绍说,以往的矛盾纠纷化解存在“排查不深入、协同不紧密”难题,为此,该县探索推行矛盾纠纷预警“多点触发”工作机制,明确全县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均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报告的责任主体,并指定由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作为本级矛盾排查化解的协调、调度、指挥工作机构,推动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 依托矛盾纠纷预警多点触发机制,铅山县永平镇发挥“乡贤五老”等人员力量,在全镇各村成立“民间讲理会”,重点对接镇综治中心交办的山林土地权属、婚姻家庭情感“两大类型”纠纷,推动了乡村常见、多发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2024年以来,铅山县综治中心累计触发矛盾纠纷预警4823次,受理重大矛盾纠纷281件,成功调解273件,调解成功率达97%。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本周受理信访接待事项36批64人次,受理其他各类矛盾纠纷21件,已办结19件……”走进德兴市综治中心大厅,眼前的大屏幕不断地滚动播放着该中心第16期工作周报内容。 宽敞明亮的大厅内,来访群众络绎不绝。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耐心引导他们到相应的功能区和服务窗口办理事项。 德兴市综治中心副主任朱志林介绍说,该中心聚合信访、司法行政、人社、公安、法院等25个职能部门力量,实行“常驻”与“轮驻”相结合方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进“访诉援调”无缝对接,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同时,德兴市注重联调联动机制建设。该市不断完善校园纠纷、劳动争议等11大专业行业调解组织,建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联席制度、分级调处机制等10项工作制度,强化对中心入驻单位及人员的考核评价,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 德兴市海口镇综治中心依托“新时代问问室”调解品牌,由综治中心创建多个微信群——“问问群”,实现“群众线上下单、干部线下接单”,在线为广大群众搭建起便捷的民意诉求平台,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2024年,德兴市综治中心受理纠纷2503件,化解2484件,化解率达99.24%。
提升效能多措并举
“有火情预警,请及时处置。”4月26日,在上饶广丰区洋口镇某烟花超市门口突现一束火苗,该镇综治中心“数字乡村”平台AI视频分析系统触发报警。随后,辖区网格员5分钟内便赶到现场将火情扑灭,避免了一起火灾事故。 “AI不是冷冰冰的监控,而是24小时在岗的‘电子网格员’。”洋口镇党委副书记徐志丰欣慰地说,该镇以“全域自治、服务民生”为目标,融合AI、大数据、网格化等数字技术,构建了“一网统管、多域协同”的综合治理平台,提升预警响应速度,切实增强基层治理效能。 既要技防,也要人防。广丰区排山镇,广管公路穿境而过,人流车流密集,交通情况较为复杂。该镇专门采购了综治专用巡逻车,并安排网格员深入各村(居)开展交通安全法律宣讲,有效从源头避免因交通事故引发的各类纠纷。 “基层治理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将群众诉求解决在一线,才能实现治理有力有效。”广丰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汪耀光介绍说,今年该区综治中心搬迁新址后,将信访、人社、司法局等15个部门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建立访中有调、诉中有援、调援贯通的立体多元调解模式,为群众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解纷服务。 从数字预警到多元解纷,从联调联动到AI护航,上饶以综治中心为支点,撬动了基层治理的深刻变革。如今,“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上饶版”,正为全市平安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