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2点至4点,苏州翔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徽翔楼新材料有限公司接待了华夏基金、广发基金、中欧基金等64家机构的现场参观调研。公司董事长钱和生先生、总经理唐卫国先生、财务总监曹菊芬女士、董事会秘书钱雅琴女士以及研发技术总监李佩先生参与接待。
此次调研中,机构与公司就多个业务领域展开深入交流,以下为主要内容: 1. 精冲材料在汽车领域替代进程:随着冲压技术进步,精冲材料应用逐渐拓展,目前汽车超60%零部件可冲压加工,但大型零部件仍多依赖铸件/锻件,小零件如气门摇臂国内已全面冲压成形。 2. 轴承材料市场前景:冲压轴承材料市场空间达几百亿,此前高端材料多依赖德、日、韩材料商,国产替代空间大,公司预计该业务量将显著增长。 3. 机器人领域进展:公司机器人业务2024年立项,与客户合作研发并送样测试,如谐波减速器柔轮材料及各式齿轮。部分产品已开模,部分进入测试阶段。齿轮产品以计件生产、半成品交付,预计毛利率高于传统材料销售。 4. 安徽工厂情况:安徽工厂主要生产设备未全部进场,员工数量随设备到位持续增加。费用支出主要在工厂折旧,预计每年3000 - 4000万元。一期规划产能15万吨,今年预计达4万吨,3年内逐步满产。 5. 人形机器人市场看法:2025年机器人行业竞争加剧,客户对量产和降本需求强烈。公司将探索冲压材料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创新应用,通过“翔楼先进材料 + 精密冲压成型”降低关键零部件成本,加大对谐波减速器柔轮、行星减速器齿轮等关键零部件材料的攻关。 6. 汽车领域业务提升空间:安徽新工厂一期产能15万吨,今年释放4万吨,产品除汽车领域外,还涉及轴承、机械设备等附加值更高领域材料,将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同时,公司正与海外厂商紧密沟通寻求合作。 7. 汽车冲压零部件变化:新能源汽车相较传统能源车,虽发动机传动系统用量减少,但部分零部件使用量增加,如汽车卡箍从传统燃油车的约40个增至新能源汽车的120个,汽车导轨数量及重量使用量扩大超50%。 8. 公司竞争优势:公司积累了优质客户资源,与多家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合作;口碑良好形成品牌优势;在细分专业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拥有高素质研发团队;具备快速客户响应机制保证交货周期;建立严格质量控制体系并获相关认证;拥有研发创新优势,多项专利加持,新建安徽研发中心将提升研发和定制化能力。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