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自制捏捏原料安全没保障##买到不合格原料捏捏很难维权#】近日,一位ID名为“有只猫叫小朋友”的捏捏博主发文告诉粉丝:“得癌了,近期都不会更新捏捏了。”博主公开了自己的诊断病例,显示诊断意见为“右肾下级占位,肾ca可能,建议穿刺活检。”意味着医院给出的诊断是右肾下极区域出现异常组织占据,存在肾细胞癌的可能。该博主是一位分享自己制作捏捏玩具并售卖的捏捏玩具的博主,其患病的消息很快引发了网友及捏捏同好圈的热议,捏捏玩具的致病风险再度引发网友讨论。捏捏是一种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慢回弹解压玩具,捏捏本体的材质以硅胶、TPR(热塑性橡胶)、软胶为主要材料,自制捏捏还会使用色素、胶水等更多材料,制作成型的捏捏玩具大多密封在PVC塑胶袋中以便揉捏,深受年轻人喜爱。除玩具厂家大量生产、制作外,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大批手工制作、出售捏捏的个人商家,这些个人商家大多在自己家中小批量的制作更具风格化、个性化的捏捏玩具。捏捏中毒伤害身体健康的元凶很快被指向了甲醛,随着捏捏的升级换代,捏捏本体制作更多的采用食品级硅胶,其安全性相对TPR而言好一些,但成品捏捏会密封进PVC塑料袋中以便出售,家庭作坊通常使用直板夹等加热方式密封PVC塑料袋,PVC受热后增塑剂溢出,释放有毒气体。此外,具有复杂装饰的捏捏使用到的胶水也被认为是甲醛的重要来源。去年9月,测评博主“老爸测评”对多款捏捏进行甲醛含量测试,8款热销捏捏中6款甲醛严重超标,最高的一款超标近46倍。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全部超标,最高的超标50倍,其中五款配了袋子的捏捏袋子全部邻苯超标。早在2020年,广州市消委会曾委托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对包含“捏捏”在内的37款解压玩具进行测评,超七成不达标。当前部分社交平台对捏捏做出了健康提示,搜索捏捏会显示“部分产品可能含有有害化学物质,请谨慎使用。”就捏捏玩具而言,市场监管目前还存在不力的情况,买家购买到不合格原料的捏捏也很难追溯维权,很多手作卖家对于制作捏捏中使用的这些化工合成品的危害性和自我保护方法更是一知半解,江苏省消保委此前发文提示消费者应选择资证齐全的正规渠道购买,商家也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明确标注厂家、质量合格证等相关生产信息。(记者 沈昭)#多位捏捏玩家出现喉咙痛烂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