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WGC2025)于5月19日至2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世界燃气大会是国际燃气联盟(IGU)旗下三大旗舰会议之一,每3年举办一届,被誉为全球燃气行业的“奥林匹克大会”,这也是世界燃气大会创办近百年来首次在中国举行。
图片说明:本报记者采访李雅兰(右)。 WGC2025组委会供图国际燃气联盟主席李雅兰2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本次大会是中国燃气企业集中展示多年来发展成就的窗口,在中国和全球能源行业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鼓励中国广大能源企业“走出去”,投身国际市场,为全球能源行业发展注入动力。同时也吸引全球能源产业链的朋友们“走进来”,参与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浪潮中。
李雅兰表示,世界燃气大会的成功举办对于举办国燃气行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奠定国际行业地位、彰显本国行业发展成就、扩大国际影响力、促进能源行业国际交流的重要舞台。
平衡“能源三角”之间关系
国际燃气联盟成立于1931年,是全球最大的燃气行业国际组织,涵盖燃气的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代表全球90%以上的天然气市场,由来自全球80个国家的150多个成员组成。IGU章程规定,每3年从正式成员中选举IGU主席,当选后任主席3年,任主席的前3年和后3年作为副主席参与IGU领导工作。基于此,李雅兰自2018年6月起连续10年(由于疫情,副主席任期延长一年),均作为中国代表参与IGU的相关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李雅兰不仅是IGU历史上的首位中国籍主席,也是该组织历史上的首位女性主席。
李雅兰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国际燃气联盟对于在世界范围内倡导燃气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联盟中成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长期重视并支持国际燃气联盟工作。2022年5月正式出任国际燃气联盟主席时,李雅兰在天然气供应短缺、能源价格高企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开启工作。与此同时,有着90余年历史的IGU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当全球正在掀起能源革命时,中国可以扮演什么角色?
李雅兰表示,作为国际组织负责人,她上任之后主要关注两大方面。第一,更加明晰了对天然气的作用和定位。在讨论能源发展时,各国和区域倾向于强调“可持续性”“安全性”和“可负担性”的其中一点,但实际上,作为国际燃气联盟,需要思考如何平衡好“能源三角”之间的关系,找到平衡点,绝不能说只强调一头,其他都不顾。
“要让更多不同区域的声音和诉求都能够被听到”
李雅兰称,天然气是全球第三大能源,年消费量超过4万亿立方米,在能源结构中占比24%,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能源,也是清洁的化石能源。由天然气替代煤炭,是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同时,天然气具有灵活调节属性,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最佳伙伴,二者可以共同发展。她表示,“有了具体、明确的定位,有效增加了行业信心。”
“另一方面,中国非常关注区域燃气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李雅兰说:“我们认为,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同,应该尊重不同国家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选择。我们既提出了针对拉美国家的发展战略,也增设区域协调官,将原本被归为一个区域的非洲和中东区分开来。”她表示,“为了减少区域的不平衡,我们要让更多不同区域的声音和诉求都能够被听到。”
在采访中,李雅兰还称,全球能源转型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当前全球正面临能源贫困、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能源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全球燃气行业要坚定信心,为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安全、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首次落户中国,艰辛程度不亚于“申奥”
世界燃气大会被誉为全球燃气行业的“奥林匹克大会”,第29届大会能够首次落户中国,其艰辛程度不亚于“申奥”。从2014年在德国柏林首次参与竞选,到2017年在日本东京竞选成功,再到2025年在北京成功举办大会,逐一拆解过去十余年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需要很强的“信念感”。在谈及这种“信念感”的来源时,李雅兰说:“我还记得,过去常听上一代老燃气人说起,‘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燃气大会’,虽然中间经历许多波折,但在国家和全行业的支持下,凭借强烈信念,我们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圆了中国燃气人的一个梦!”
据悉,中国是国际燃气联盟中成员单位数量最多的国家。李雅兰表示,在未来持续参与国际燃气联盟活动的过程中,中国可以继续通过立体化的参与模式,强化中国燃气行业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存在感,也为企业“走出去”搭建高端资源对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