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构成上,
改造后的双安商场减少了零售的占比,新增了餐饮、健身、生活服务等休闲体验业态。
北京商报记者丨胡静蓉
双安商场以全新面貌亮相。
5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看到,双安商场大部分区域已翻新完毕。改造后的双安商场在外立面、室内装修以及品牌组合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双安商场临街一侧的外立面已改造为玻璃幕墙,消费者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商场内的经营情况,与此前封闭的砖墙相比更为现代化。
品牌构成上,改造后的双安商场减少了零售的占比,新增了餐饮、健身、生活服务等休闲体验业态。大众点评平台显示,目前双安商场引进了共186个品牌。其中,双安商场5层新增了川菜“何为川”、海鲜火锅“行运海鲜食集”“满姐饺子”等品牌;零售方面,3层的运动品牌专区集合了斐乐、亚瑟士、阿迪达斯等品牌。
改造后,双安商场也迎来更多休闲空间。位于项目6层的空中花园已开放,可供消费者休闲;同时,3层的生活美业、5层的潮趣体验新引进一批生活、体验类品牌,丰富了商场功能。
工作日期间,双安商场的客流相比改造前有所增加,中午时分,5层的餐饮店内有不少消费者在就餐。
目前双安商场内部仍有部分品牌处于围挡阶段,根据围挡信息显示,即将开业的品牌包括羲和小聚、太湖小馆、BAKER&SPICE等。
2024年10月,双安商场宣布启动改造,采取“逐层施工,分阶段、分区域改造”的方式。彼时,双安商场总经理胡绮年表示,双安商场考虑定位于品质社区型的类购物中心,以服务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社区为目标。改造过程中,双安商场会把场内相应比例的面积用于餐饮以及生活方式品牌的呈现,包括美容美发、健身、咖啡等,让改造后的双安商场空间内容更加充实。
双安商场成立于1994年8月18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三环路畔,20世纪90年代以北京手表二厂的厂房为原址改造而成。在开业之初即填补了海淀中关村地区高档精品百货的空白,是北京西北地区首家精品百货店。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需求变化,老百货面临着销售、客流等多方面挑战,先后进入改造阶段。除双安商场外,陪伴消费者90多个春秋的西单商场于2024年宣布进行大规模改造升级;营业近30年的当代商城中关村店闭店后开启拆除行动,目前已拆除完成,将规划建设新项目。
老百货跟随潮流进行改造之时,商圈竞争也进一步加剧。
双安商场所处位置临近海淀区中关村,与新中关购物中心、领展广场以及近期入市的中关村大融城等项目的距离均在5公里以内,这些项目将对双安商场形成一定分流。
其中,中关村大融城西区于5月16日开门迎客,引入了众多山夏间北京首店、SHAKESHACK海淀首店等首店品牌;在生活配套方面,中关村大融城引入了新氧青春诊所、魅+KTV、西西弗书店、观想瑜伽等丰富业态,为周边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的社交空间。北京中关村领展广场近期举办“新潮生活节”,为消费者打造聚会胜地,全面升级打造的沉浸式美食社交空间“嗨饭ZONE美食街”也于4月19日正式开街。
从周边项目的分布情况来看,新中关购物中心、领展广场与中关村大融城集中在中关村周边,更容易产生集聚效应,品牌之间的互补也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对于双安商场而言,一方面要留住消费者对老百货的情怀,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商圈竞争中做出独特内容,才能突围区域消费。
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认为,双安商场此轮调整有利于优化购物体验,增加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同时,项目也可以考虑引入更多具有特色的品牌和商品,并注重与周边居民的沟通和互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表示,此次调整进行的零售瘦身、增加餐饮及休闲内容等,有助于双安商场从传统零售向体验式消费转变;而以服务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社区为目标,能够精准定位客群,但也要求商场深耕社区,更好地了解社区居民的消费习惯和需求,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双安商场的改造仍将持续下去。此前,双安商场方面曾表示,“我们认为升级改造是动态的,不是这一轮调整完就可以高枕无忧,所有的调整都是为了下一步升级做准备”。据透露,双安商场对百货业态的调整告一段落后,2025年底将开启地下一层超市板块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