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钛媒体
(通威股份股东大会现场,来源:苏启桃拍摄)“任何行业都会有阶段性的周期起伏,但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愿景不会变,光伏在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也不会变,光伏行业还有值得我们共同期待的星辰大海。”面对当下全行业承压下的悲观情绪,通威股份(600438.SH)董事长刘舒琪在5月20日举行的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坚定表达了对行业长远未来的信心。
近两年来,在阶段性供需错配背景下,光伏产业链集体步入寒冬,多产品价格跌破成本价,去年全行业亏损,通威股份也未能独善其身。即便如此,现场参加公司年度股东大会的投资者依然不少。
会上,刘舒琪携公司副董事长严虎、董秘严轲等经营管理团队,就股东关注的光伏行业改善时点、硅料产能整合、出海等问题一一进行了回应。
行业将尽快走出阶段性的困境
过去一年,围绕光伏产业的关键词是“价格战”“出清”“破底”,全行业承压。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2024年全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价格降幅分别达39%、50%、40%和29%。
今年年初分布式光伏新政、“136号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相继出台后,光伏下游企业掀起抢装潮,需求的激增曾让光伏产业链价格反弹。不过,这种上涨并无持续性,价格很快回落。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5月15日数据,上周N型G10L单晶硅片成交均价在0.95元/片,周环比跌幅5.94%;N型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在1.30元/片,周环比跌幅3.70%。多晶硅方面,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为3.86万元/吨,环比下降1.53%;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为3.60万元/吨,环比持平;P型多晶硅成交均价为3.13万元/吨,环比下降3.10%。
组件主流价格则为0.66-0.67元/W,环比下跌0.01元/W;电池片主流价格0.26-0.27元/W,环比下跌0.01元/W。
“任何一个行业不可能在价格持续低于全体参与者成本的状态下长期维持,我们相信在各方努力下,行业将尽快走出阶段性的困境,迎来更为健康和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机遇。”
在通威看来,从全球范围来看,光伏发电作为最具经济性、普适性的能源解决方案,始终是能源转型的最优选择。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530GW,同比增长35.9%,2025年1-3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近60GW,同比增长30.5%,可以看到光伏装机需求依然强劲。下半年来看,虽分布式光伏全额上网“时代”结束或在短期对国内分布式需求形成一定冲击,且欧美市场因贸易壁垒等问题存在不确定性,但国内“沙戈荒”大基地建设正在提速,将对今年国内新增需求形成有效托底,同时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已成为海外新的增长极,带动海外需求持续增长;全年来看,公司认为今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将稳中有进,继续保持增长。
“长期来看,我们仍然对全球光伏的市场空间充满信心。”刘舒琪说,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在2023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若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将达到18200GW,而截至2024年末,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才刚刚超过2000GW。此外,近一两年来,AI算力革命正在席卷全球,而全球数据中心的投入使用必将带来电力需求激增,光伏凭借其绿色、经济、普惠等特点,无疑将成为填补新增需求缺口的主力。
在研发投入上不设上限
“我们在这个光伏行业寒冬的时候更加注重的,就是练好我们的内功。”刘舒琪谈到,无论是2024年还是2025年,通威在研发上的投入是不设上限的;与此同时,无论硅料还是电池片的技术研发和展望,通威都抱以非常开放的态度。对标国际前沿技术方向,公司同步在TOPCon、HJT、BC、钙钛矿等主流技术领域开展研发,构建了多赛道、多维度协同创新研发体系。
根据公司此前的披露,2024年,1GW-HJT中试线成果显著,HJT 210-66版型组件功率连续9次打破世界纪录,最高组件功率已达790.8W(对应组件效率25.46%),明确了铜互连2.0技术路线,形成了行业领先的无银化HJT方案。通威TBC产品顺利取得TUV莱茵认证和出货资质;中试线210R-66版型批次功率达成660W,位列行业第一梯队,同时已储备贱金属应用方案,为后续降本方案开辟清晰路径。在前沿技术领域,通威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已达34.17%,并完成兆瓦级试验线设备选型论证及布局规划。
至于投资者问及的技术路线的对比问题,严轲表示,目前阶段,从综合性价比看TOPCon更具优势,未来还有提效降本空间。未来光伏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产品应用将多元化,不同场景或由不同产品主导。”
如是所言,以技术构建长跑选手韧性的背后,是通威真金白银的投入。最近三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110亿元;到2024年末,公司技术研发人员增至5277人,占所有在职员工人数的9.47%。
当然,在亏损背景下还加大研发投入还是引起部分投资者对公司财务状况的担心。对此,严虎表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通威股份账面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约为400亿元,银行授信额度逾1400亿元。另外,公司还引入子公司永祥股份战略投资优化负债结构,保持充足的现金储备。”
预计海外占比将持续突破
国内内卷加剧,包括光伏在内的“新三样”集体出海。不过,自2012年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第一轮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来,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欧美国家和地区的多轮直接或间接的双反调查和关税围剿。叠加此前美国对东南亚等地关税政策的调整,再度让市场产生了对中国光伏厂商间接出口压力的担忧。
实际上,就出海来看,通威股份去年发力明显。截至目前,通威组件足迹已遍布70多个国家与地区,广泛应用于户用屋顶、工商业分布式及集中式大型电站等各类“光伏+”场景。
刘舒琪称,“去年下半年以来,公司海外布局持续发力,其中组件出口较为突出,预计今年海外占比将继续突破。”
至于海外建厂的问题,其表示,通威股份这方面一直比较稳健。严虎在此前召开的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也曾表示,“光伏制造业具备明显的产业链集群及规模效应特征,盲目海外扩产能可能面临人才匮乏、供应链断层以及能源成本高昂等现实问题。”(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苏启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