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 单彦
初夏时节,万物葳蕤生长。当微风轻拂,十二师西山农牧场的盎然生机在花卉大棚里蓬勃舒展。五彩斑斓的鲜花如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勾勒出一幅初夏时节的绚烂画卷。
而在这繁花背后,一场以“鲜花”为媒的经济变革正悄然上演——直播带货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引擎,特色产业勾勒出乡村振兴的“花样”路径。
抓住消费新趋势,让附加值更高
日前,笔者走进西山农牧场花卉种植基地,仿佛步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花卉王国,一幅“美丽经济”的绚丽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温室内的鲜切花正值盛花期,一丛丛玫瑰、康乃馨在温控系统的滋养下尽情绽放。
近年来,西山农牧场立足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将目光聚焦于花卉特色产业,精心布局、大力推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以花为媒、以花兴业”的乡村振兴之路,让“花”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职工增收致富的强大引擎。
“家人们快看呀,这是我们基地刚刚采摘的鲜切花,花朵饱满圆润、花期超长……”在位于西山农牧场的新疆馨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鲜切玫瑰花种植基地(以下简称“玫瑰种植基地”)内,电商主播晶晶手持刚采摘的鲜切花,热情洋溢地向网友推介产品。镜头前,她身后的花田宛如红色海洋。
“通过直播带货,我们的鲜花‘飞’得更远了,价格也更稳定了。”晶晶满脸笑容地说,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冷链”的销售模式,鲜花通过冷链物流快速送达全疆各地,最快仅需12个小时。
实现供给新突破,让科技味更浓
走进玫瑰种植基地的包装车间,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熟练地将刚采摘下来的鲜花进行分级和包装。“咱们的鲜切花,早上采摘后,立即发往全疆各地。这些花品质上乘,完全符合出口标准,全年生长周期和云南的花卉不相上下。”新疆馨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涛自豪地介绍道。
技术攻坚突破“寒冬壁垒”是该基地的核心竞争力。该基地技术团队经过深入调研,发现西山农牧场不仅光照充足、土壤肥沃,而且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技术团队成功攻克了新疆冬季花卉生产的技术难题,在平均日照8小时、室外温度零下15摄氏度、昼夜温差25摄氏度的严苛条件下,成功培育出9个品种的玫瑰、8个品种的康乃馨、12个品种的洋桔梗以及向日葵等,产量和质量均达到云南AB级鲜切花标准。这一成果标志着玫瑰种植基地成功打破了新疆近20年来鲜切花产业在冬季面临的生产困难大、产量上不去、品质难保证的困局,为新疆鲜切花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不仅如此,我们还采用了高垄宽墒压枝种植技术,再搭配高效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这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A级花的产出率高达70%,而且单枝花的绽放花期能延长至25天,相较于普通鲜切花,花期足足延长了近一周。”莫涛说。
激活乡村新动能,让富民路更宽
与玫瑰种植基地相邻的新疆丰艺盛有限责任公司的花卉种植基地,同样是一片繁忙景象。这家自2010年起步的企业,如今已拥有100余亩种植面积、20座温室大棚,培育月季、牡丹、芍药等10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疆各地,年产值稳步增长。
“我们的业务版图可不局限于鲜花种植,还培育了各类观赏苗木以及果树,全方位满足市场的需求。”新疆丰艺盛苗木花卉合作社理事长张广垒满怀信心地表示。如今,该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职工群众积极投身花卉种植产业,构建起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基地培育出的花卉不仅在本地市场备受青睐,还凭借过硬的品质和良好的口碑,远销南北疆,每年的年产值相当可观。”张广垒自豪地说道。
而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一产业发展模式在促进产业兴旺的同时,还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周边职工群众就业增收。目前,公司已带动周边30余名职工群众实现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超过7000元,真正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西山农牧场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主任韩峰介绍,西山农牧场现已建成花卉园艺大棚60多个,年产值约1500万元。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西山农牧场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下一步,西山农牧场将紧抓新疆自贸试验区十二师区块建设的机遇,积极探索鲜花苗木出口业务,打造面向中亚的鲜花出口基地,让兵团鲜花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