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是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城市,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约30.6%。针对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实际需求,近年来,沈阳市通过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社区“养老管家”服务等,为老年人提供送上门的养老服务。
有了居家改造,老人生活更便利
“现在,上厕所不用担心滑倒了,换了新床起身更方便了,睡觉也踏实多了!”提及适老化改造带来的改变,辽中区刘二堡镇北长村70岁的田明亮(化名)老人感触颇深。田明亮是低保对象,行动不便,其居住的房子设施陈旧,日常生活存在安全隐患。2024年,得知辽中区在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田明亮便提交了申请。很快,专业人员上门进行了评估,并制订了改造方案。
改造后,田明亮的家里配备了移动扶手坐便椅,厕所、卧室和屋外走廊加装了固定扶手,原先睡的床也换成了高度适宜、带有护栏的护理床,老人起居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大幅提升。
2020年,沈阳市开展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由政府为城乡低保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中的高龄、失能、残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补贴,结合老年人居住环境、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进行“一户一案”改造。通过实施地面防滑处理、改造浴室、配置护理床等改造项目,减少老年人在家中发生意外的风险,满足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万余户。
沈阳市民政局养老保障和促进监管处工作人员沈华介绍,今年,沈阳市将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愿改尽改”,并推动适老化改造服务向普通老年人家庭推广普及。同时,市民政局还将联合市商务局等部门,将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纳入全市以旧换新补贴范围。
“扶手、淋浴凳、坐便椅……这些适老化改造的‘小’设施为老年人打造了安全、便捷的居家环境,解决了老年人日常居家生活的‘大’难题。”沈华说。
有了助老员,老人在家就能享受服务
5月10日,沈阳万佳宜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助老员薛淑云和邢海丹来到浑南区满堂街道前陵社区,为84岁的独居老人宋丘盛(化名)提供起居照料和助浴服务。
洗头、洗脸、擦洗身子、抹上润肤露,接着修剪头发、刮胡须、剪指甲,一套服务流程下来,老人变得干干净净,心情也愉悦舒适了不少。
“孩子们工作忙,我平时一个人在家。有了助老员的帮助,生活方便了不少,我也不再感觉孤单了。”宋丘盛说。
2020年,沈阳市开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市选定了100个社区开展试点,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每人每月提供30—45小时的免费上门服务;为8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7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提供3小时的免费上门服务。
老年人通过电话或者“沈阳养老”微信小程序即可预约助餐、助浴、助医、助洁、助行等上门服务。截至目前,沈阳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已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
72岁的王枝(化名)老人家住于洪区北陵街道建安社区,儿子离世后,她曾因情绪低落,长时间不收拾卫生,导致家里凌乱不堪。如今,在助老员的帮助下,老人家里焕然一新。助老员还上门帮她做饭、陪她聊天、倾听她的心声,为她提供心灵慰藉服务,帮助她一点点走出困境。
老人特意写下了感谢信,用质朴的话语表达了对暖心服务的认可:“感谢你们让我对生活又有了信心,期盼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这件好事办得更好!”
有了“养老管家”,老人生活更有品质
5月3日,得知朱展(化名)老人没时间做饭,大东区长安街道长安社区的社区“养老管家”李晓丹主动帮忙联系社区长者食堂为老人送餐上门。
朱展今年75岁,儿子长期卧床、丈夫行动不便,照顾儿子的重担落在了她的身上。为此,李晓丹时刻关注朱展一家的困境,帮助联系社区养老服务站入户向朱展讲解日常照护的相关知识,对接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她提供上门助洁和“喘息服务”。
李晓丹还时常上门帮朱展打扫家里卫生,给她做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对接各类服务资源。在社区“养老管家”的帮助下,朱展减轻了心理负担,生活态度也积极乐观了许多。
如今,像李晓丹这样的社区“养老管家”,活跃在沈阳市的每一个社区里。
2022年,沈阳市出台了多元化多层次“品质养老”社区培育制度,开展基本类、提升类、示范类“品质养老”社区培育工作。
沈阳市民政局养老保障和促进监管处处长阎韡介绍,基本类“品质养老”社区要至少打造一个可提供社区养老服务及老年人活动的场所,配备一名社区“养老管家”、一支为老服务网格员队伍,开展一套符合老年人基本需求的养老服务项目;提升类“品质养老”社区要配建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引入专业服务组织提供多元化服务项目;示范类“品质养老”社区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开展智慧养老、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康养服务等项目。
为此,沈阳市推出了社区“养老管家”服务制度。全市每个社区均配备1名由社区民政专干担任的“养老管家”,负责为老年人提供“品质养老”的业务受理、咨询答疑、投诉处理等服务。社区“养老管家”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整合链接养老机构、社工机构、家政机构以及养老服务项目等资源,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通过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品质养老’社区培育工作,我们推动养老服务设施、主体、项目进社区,以社区‘养老管家’为桥梁纽带,链接社区养老设施、主体和项目资源,对接老年人需求,解决了养老服务设施‘用不好’、服务主体‘找不到’、服务项目‘不精准’的问题。”阎韡表示,目前全市已培育“品质养老”社区996个、村835个,到今年年底将实现所有社区(村)全覆盖。(本报记者 伍 欣)
上一篇:锐评|拿摸腿当笑料的脱口秀太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