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农民的根,承载着祖辈的汗水与希望,土地在农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在最近,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沣峪法庭成功化解了两起土地租赁合同纠纷,帮助当地的生产生活秩序恢复了平静与和谐。
“我不认可!凭什么叫我掏钱?我还觉得村委会欠我的呢!”一声不耐烦的质问打破了法庭安静的早晨。
这是一起土地租赁合同纠纷的调解现场,被告的情绪十分激动,沣峪法庭庭长李亚茹法官见状,立即将被告带入隔壁办公室进行安抚。
“今天叫你来不是为了吵架的,是为了好好把这事说一下。”李亚茹法官并没有被当事人情绪带动,而是耐心地阐明事理。
待被告情绪稳定后,李亚茹法官向其说明了原告某村委会的调解意见,但被告认为村委会在土地租赁过程中也有过错,坚决不松口。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门口传来了敲门声,“这是咱们的区人大代表阮小娃,也是长安法院的特约调解员,今天我们特意邀请她来一起调解你们案子。”李亚茹法官向双方当事人介绍道。
阮小娃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面对双方当事人,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背对背调解,让双方意见基本达成了一致,但是就恢复土地原状一项,双方仍各有想法。
李亚茹法官见状再接再厉,对涉案土地现状仔细分析,并结合其他过往案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既然你们都想解除合同,那么不如就由村委会负责恢复工作,被告支付土地恢复原状费用。村委会自己恢复土地原状既方便了自身,被告也不用再操心土地的事,一举两得。”
经过李亚茹法官和阮小娃调解员的共同努力,双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当场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在调解书出具次日,被告在法庭的见证下履行了23万元的给付义务,这起案件的迅速处理,是法理与情理的完美融合,充分彰显了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而在另一起土地租赁合同纠纷中,虽然案情与上一案基本一致、标的更小,但被告的情况更加复杂。被告的丈夫因意外去世,孩子也生了重病,家庭的困难让被告倍感压力。
李亚茹法官得知了被告的遭遇后,积极与跟原告某村委会联系,说明了被告现状,村委会了解后也积极配合法庭工作,双方均同意以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因被告远在外地,到庭不便,于是李亚茹法官再次邀请阮小娃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被告的情况你们也清楚,可不可以给被告宽限一段时间?或者在合同基础上让步一点租金?”
一次,两次、三次……经过李亚茹法官和阮小娃调解员的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村委会将租金下调的同时减免了土地恢复原状费用,并且愿意给被告预留半年的时间筹措资金。
民生相关的每一件事,都是司法工作的大事。长安法院将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用活用好基层多方的调解力量,减少衍生纠纷,促进基层善治,使司法的阳光不断渗透进基层社会治理中,为辖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作者:郭亿晗
编辑:赵佳欣
责编:李娟
审核:姚启明